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后处理,重建出前庭导水管的矢状位图像。对正常人导水管的中间径、长度及外口进行测量,建立正常值的范围,并对其规律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搜集观察对象197例(男101,女96)394耳,年龄范围为3个月至82岁,按年龄分为四组:婴幼儿组、儿童组、青少年组、成人组。应用MSCT各向同性扫描对颞骨进行扫描,然后对所得图像进行MPR后处理,重建出导水管的矢状位图像并选取导水管标准图像。然后利用重建出的导水管标准图像进行中间径、长度及外口的测量。对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对矢状位与轴位导水管后肢的全程显示率及可测率行X~2检验。性别间、侧别间相应导水管各径线的测量值分析采用t检验,不同组间各相应径线的测量值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值估计采用95%双侧界值,(?)±1.96s(1.96为常数)。结果1.在重建出的导水管矢状位图像上的显示率、后肢全程显示率及可测率均高于直接轴位图像,矢状位图像上的各自百分率分别为:97.7%、74.5%和86%。在两种图像上的全程显示率和可测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8耳在矢状位图像上不能全程显示。2.导水管对应各径线在性别间、侧别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导水管中间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口径及长径不同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前庭导水管的中间径95%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9~0.89mm。后肢长度和外口径的婴幼儿组、儿童组及9岁后的95%正常值范围分别是:1.38~6.04mm,2.88~7.57mm,3.33~8.30mm;0.50~0.90mm,0.56~0.96mm,0.54~1.12mm。结论1.首次利用MSCT各向同性扫描,经多平面重组重建出了前庭导水管矢状位图像。对导水管的显示和测量较直接轴位扫描图像具有更高的价值。同时证实了(98耳,占25.5%)部分导水管长轴不与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2.制定出了前庭导水管后肢的长径、中间径及外口径线的95%正常值范围。3.对导水管各径线的统计分析发现:(1)证实了导水管在出生后仍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2)长径和外口径可反映导水管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3)导水管中间径在出生后不变化或变化微小。(4)不支持导水管发育至3~4岁的观点,支持导水管于9岁左右发育成熟的观点。(5)中间径更适合作为大前庭导水管畸形诊断的指标。(6)导水管中间径大于或等于1mm应认为是前庭导水管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