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价不同管电流条件下多层螺旋CT头颈部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扫描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低剂量扫描条件。(2)进行头颈部病变(甲状腺、涎腺、颈部淋巴结)双期扫描研究,了解其双期扫描影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动物实验:日本大耳白兔10只,对每只进行7次头颈部多层螺旋CT扫描,管电流分别为10 mA、20 mA、30 mA、40 mA、60 mA、80 mA、100 mA。(2)随机选取头颈部CT扫描患者140例,分7组,每组20例,管电流分别为150 mA、120 mA、90 mA、60 mA、40 mA、30 mA、20 mA。(3)扫描头颈部初诊患者82例,其中甲状腺病变45例、涎腺良性病变5例、颈部淋巴结病变32例。扫描参数:动脉期管电流60 mA,延迟25 s,静脉期管电流120 mA,延迟65 s。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资料进行双盲法评价,应用SPSS 14.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实验动物组:不同管电流条件下,软组织、骨质、噪声、伪影及MPR显示情况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100 mA、80 mA、60 mA三组显示软组织边缘及内部细节较好,骨质显示较清晰,100%在3分以上。40 mA和30 mA组在软组织显示方面与60 mA组无显著差异(P>0.05),3分以上分别为9例(90%)和7例(70%)。20 mA和10 mA组有6例(60%)及9例(90%)软组织显示不佳。10 mA~40 mA各组对骨质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40 mA和30 mA组骨质评分分别有9例(90%)和8例(80%)在3分以上。20 mA和10 mA组分别有4例(40%)和6例(60%)骨质评价低于3分。30 mA以上各组SD值均在5 Hu以下,20 mA和10 mA组SD值均在5 Hu以上。40 mA~80 mA各组对于MPR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2)患者组:不同管电流条件下,软组织/病变、骨质、噪声、伪影及MPR显示情况,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60 mA~150 mA各组对软组织/病变显示100%在3分以上。40 mA、30 mA和20 mA组分别有6例(30%)、13例(65%)及20例(100%)软组织/病变显示不佳。30 mA~150 mA各组对骨质显示较清晰,评分均为3分以上。60 mA及以上各组SD值均在5 Hu以下,40 mA、30 mA及20 mA组SD值在5 Hu以上分别为6例(30%)、20例(100%)、20例(100%)。60 mA~150 mA各组MPR图像评分均在3分以上,40 mA、30 mA、20 mA组MPR图像分别有6例(30%)、9例(45%)、20例(100%)影响诊断。对于颈部小于5 mm淋巴结,20 mA组与120 mA组有明显差异(P<0.01),30 mA、40 mA、60 mA三组与120 mA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颈部大于5 mm淋巴结,各组对其内部结构及边缘轮廓的显示与120 m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双期扫描:4组甲状腺病变在动脉期强化程度存在差异(P<0.05),静脉期强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表现为高/低密度区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程度增高(Ⅰ型)者最多,共6例(46.2%);高密度区强化程度降低,低密度区强化程度增高(IV型)者5例(38.5%)。甲状腺腺瘤9例(100%)表现为高/低密度区静脉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Ⅱ型)。甲状腺炎3例(100%)表现为Ⅰ型强化。甲状腺恶性肿瘤中表现为Ⅱ型者最多,共16例(80%)。甲状腺良性病变肿大淋巴结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且静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5/5)。甲状腺恶性病变淋巴结形态多规则(9/12),边缘多清楚(10/12),密度多不均匀(8/12),强化明显,静脉期强化程度降低(11/12),Ⅱ型者居多。5例涎腺良性病变强化类型均为Ⅰ型(100%)。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静脉期均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均为Ⅰ型(13/13),淋巴结结核静脉期强化程度较淋巴瘤高。转移淋巴结表现分别为Ⅴ型10例(52.6%),Ⅰ型7例(36.8%),Ⅱ型2例(10.5%)。结论:(1)对于实验动物的头颈部低剂量扫描适宜条件为:软组织40 mA,骨质30 mA,辐射剂量分别为100 mA的40%及30%。(2)对于患者的头颈部低剂量扫描适宜条件为:软组织60 mA,骨质30 mA,辐射剂量分别为150 mA的40%及20%。(3)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Ⅱ型强化,甲状腺腺瘤高密度区强化程度与正常甲状腺强化程度相仿,而甲状腺恶性肿瘤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4)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表现为Ⅰ型和Ⅳ型强化,取决于其组织成份中增生滤泡和胶质潴留滤泡的比例。(5)甲状腺炎静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表现为Ⅰ型。(6)涎腺良性病变静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表现为Ⅰ型。(7)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静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表现为Ⅰ型,淋巴结结核静脉期强化程度较淋巴瘤高。转移淋巴结表现多样,可有Ⅰ型、Ⅱ型和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