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壳聚糖基聚阳离子抗菌模型,通过磺酰化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在氧上无甲基化N,N,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TMC)的C6位引入不同的含氮基团(即叠氮基和胺基),以期获得抗菌活性更高的新型壳聚糖基聚阳离子抗菌材料。并研究新型抗菌材料的结构与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 coli)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抗菌活性的关系。首先,利用Eschweiler–Clarke反应在壳聚糖单体C2-NH2上引入两个甲基,成功制得高度取代的N,N-二甲基壳聚糖(DMC)。DMC与甲基化试剂碘甲烷反应成功制得高度季铵化的TMC。接着,利用对甲苯磺酰氯活化C6-OH,制得6-对甲苯磺酸酯基-TMC(Ts-TMC),后者再分别与叠氮化钠、乙二胺(EDA)和己二胺(HMDA)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6-叠氮基-6-去氧-TMC(N3-TMC)、6-氨乙胺基-6-去氧-TMC(EDA-TMC)和6-氨己胺基-6-去氧-TMC(HMDA-TMC)。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N3-TMC、EDA-TMC和HMDA-TMC成功合成。以TMC为参照,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测试考察了Ts-TMC、EDA-TMC、HMDA-TMC和N3-TMC四种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对E. coli和S. aureus的抗菌活性,研究表明:Ts-TMC的抗菌活性比TMC略有增强,而后三者的抗菌活性比TMC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随着取代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四者的抗菌活性在不同pH下有所不同,在低pH下活性表现为增强,具有pH依赖性。论文提出新结构引起的抗菌活性增强的原因可能在于:在壳聚糖季铵盐单体C6位引入含氮的基团,将增加产物的水溶性和潜在正电荷密度,进而提高抗菌活性,是壳聚糖基聚阳离子抗菌模型的佐证;其中HMDA-TMC具备更长亚甲基链,改变了产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同时使末端氨基具备更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利用氨基锚定在细胞膜表面后,再利用长亚甲基链与细胞膜发生疏水作用,起到膜扰动的作用,发挥比较好的抗菌活性。在相近取代度的情况下,具有叠氮基的N3-TMC在上述产物中的抗菌活性最强,证明叠氮基是一种很好的抗菌增效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