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9年,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上升了 6296万,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5.6%,老龄化成为了当今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随之带来的养老金支出问题也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关乎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与不公平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养老保险制度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项重要再分配政策,具有很强的再分配功能,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缓解老年人口贫困、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为了更好的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切实发挥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贫富差距,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功能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发挥了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究竟如何?影响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水平的因素有哪些?近些年来,这些问题是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国际视角下,主要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在理论层面,文章以马克思的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公共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以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为何要采取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并介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与运行模式、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等理论;从制度层面分析不同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实施现状及特点等,研究不同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实证层面,首先,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研究时,根据CHARLS2018年数据分析我国养老金的不平等情况,应用OLS模型对影响养老金不平等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运用R软件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整体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城乡视角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存在的问题,从而准确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再根据EUROMODE数据库(G2.0+版本)计算不同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具体情况,利用基尼系数、MT指数及R系数进行详情分析,并从养老保险覆盖面、支出规模、筹资模式、给付方式方面分析养老保险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的实践路径;最后结合实际国情,探讨优化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路径。文章主体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断凸显以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面临的困境角度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阐述了选题意义。其次,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分别从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模式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减贫效应、养老保险制度代内与代际再分配效应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四个维度进行了总结。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基础。首先,对收入再分配的基本定义进行概括,阐述收入再分配政策与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其次,阐述了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依据,以马克思的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福利经济学理论等为基础,论述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必要性;最后,总结了养老保险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包括生命周期理论与世代交叠模型)、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第三部分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分析。首先,本章第一节介绍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其次,对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规律与特点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研究提供坚实的现实背景。最后,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根据CHARLS2018年数据,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养老金的不平等情况,采用OLS模型对影响养老金不平等的因素进行分析,应用R软件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整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城乡角度下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现状。第四部分为国外典型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对收入分配影响分析。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养老保险制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国外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二是全民福利型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三是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为了更好的分析不同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设计理念及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从每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中选取典型国家进行研究,发现三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各具优缺点,适用于各国具体的经济状况,且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与养老保险的制度的基本模式、运行情况等存在着密切关联。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果看,选择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国家一般采用现收现付制,通过国家立法能够使得老年群体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家通过雇主与雇员收缴养老保险和财政补贴等形式,作为发放养老金的来源,特别是对于低收入老年群体,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如减免一定的养老保险缴费,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低收入群体受益情况显著。普惠型养老保险制度高度注重公平理念,这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强调公平理念不单单局限于机会公平,更加注重结果公平,国家采取养老保险制度等转移支付手段,缩小贫富差距。因此是一种专注于消除社会差别的社会性“公平”。但这种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养老金公共开支较大,政府财政压力逐年增大,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但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社会互济性,因参保人员存在收入差异,不同群体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就会相差很多,导致参保人退休后发放的养老金水平差距悬殊,很难给予每位参保人公平有效的养老保障,以新加坡、智利为例的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还有待遇进一步增强。总体上来看,大多数国家采用现收现付制为主体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此模式下,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代内再分配功能与代际再分配功能,在养老保险的缴纳与给付两个环节的协同作用下,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即便强制储蓄型的代表性国家新加坡,为了更好的缩小贫富差距,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互助性,也引入了一些具有收入分配功能的养老计划。第五部分为国际视角下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实证分析。本章第一节介绍了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节首先从贡献率角度出发,证明了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收入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和税收制度相比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更多。之后为了进一步验证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以欧盟国家为例,利用基尼系数变化情况、MT指数、R系数进行分析欧盟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实际情况,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重要的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政策工具,MT指数和R系数都为正数且数值相对稳定,但不同国家在调节力度上还存在一定差异。第三节为不同国家养老保险调节收入差距路径分析,从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支出规模、筹资模式、给付方式等角度出发,分析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产生差距的原因。第六部分为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首先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合理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认为要进一步深化与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增强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政策的收入调节功能,提出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相应建议。例如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建立渐进式的全国统筹推进机制;优化养老保险待遇给付机制;明确财政责任,优化财政养老保障支出;完善养老保险缴费机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