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描绘早产及足月初产妇活跃期起点的分布情况,对比分析早产及足月初产妇的产程时限及围产结局相关指标,探讨两者的产程监护是否相同,为临床正确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初产妇(孕周28w-36+6w)925例,同时随机选取2016年9月-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足月初产妇(孕周37w-41+6w)836例,将宫口扩张曲线由平缓转向斜度最大的转折点时所对应的宫口扩张数值定为活跃期起点,记录每例产妇的活跃期起点、活跃期时限及活跃期宫口平均扩张速率,并记录一般资料及围产结局。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采用(X±S)的形式表示,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或F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P5,P95)的形式表示,资料对比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计数资料采用例和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早产初产妇活跃期起点分布:1cm 25例(2.70%)、2cm 275例(29.73%)、3cm 258例(27.89%)、4cm 203例(21.95%)、5cm 109例(11.78%)、≥6cm 55例(5.95%),60.32%早产初产妇在宫口扩张≤3cm进入活跃期,82.27%早产初产妇在宫口扩张≤4cm进入活跃期,94.05%早产初产妇在宫口扩张≤5cm进入活跃期;足月初产妇活跃期起点分布:2cm 67例(8.01%)、3cm 188例(22.49%)、4cm 260例(31.10%)、5cm 152例(18.18%)、6cm 115例(13.76%)、7cm 25例(2.99%)、8cm 29例(3.47%),61.60%足月初产妇在宫口扩张≤4cm进入活跃期,79.78%足月初产妇在宫口扩张≤5cm进入活跃期,93.54%足月初产妇在宫口扩张≤6cm进入活跃期,早产初产妇的活跃期起始点提前于足月初产妇。2.早产初产妇与足月初产妇相比,第一产程时限、第二产程时限、第三产程时限、活跃期时限、活跃期平均宫口扩张速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初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限、第二产程时限、活跃期时限明显短于足月初产妇,而第三产程时限明显长于足月初产妇,活跃期平均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快于足月初产妇。3.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初产妇按照不同孕周分为3组,孕28-29+6周50例,孕30-31+6周61例,孕32-33+6周151例,三组的第一产程时限、第二产程时限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孕周增加,第一产程时限、第二产程时限延长。4.早产初产妇按照是否存在胎膜早破分为2组,PPROM组589例,非PPROM组336例,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限、第二产程时限、活跃期时限、活跃期平均宫口扩张速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PROM组第一产程时限活跃期时限短于非PPROM组,而活跃期平均宫口扩张速度快于非PPROM组。5.按照不同活跃期起点进行分组,早产初产妇及足月初产妇各组第一产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活跃期起点的延后,早产初产妇及足月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限延长。6.早产初产妇与足月初产妇相比,分娩出血量及侧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初产妇的分娩出血量及侧切率均低于足月组。7.早产组与足月组新生儿相比,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组的新生儿的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均低于足月组新生儿。结论1.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中,61.60%在宫口扩张达4cm之前进入活跃期,93.54%在宫口扩张达到6cm之前进入活跃期,因此将活跃期起始点定在宫口扩张达到6cm较为合理。2.早产初产妇与足月初产妇相比,产程时限更短,且进入活跃期更早,产程监护中不应将足月初产妇的产程标准套用于早产孕妇。3.早产初产妇孕周越小,产程时限越短,应严密监护孕周较小的早产孕妇的产程进展。4.胎膜早破是影响早产孕妇产程时限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严密监护PPROM孕妇的产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