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CT、普美显核磁诊断HBV相关肝细胞癌(病灶直径≤3cm)的诊断能力,诊断HBV相关肝细胞癌(病灶直径≤2cm)时,对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或超声造影联合普美显核磁诊断策略进行诊断价值评价。选择最优诊断方法用于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提高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率,以期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选取从2010年6月到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具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基础疾病患者,行常规检查提示肝脏占位病变,在发现占位病变四周内完善至少两种影像学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增强CT检查、普美显核磁检查)且同时行病理诊断,共计269例。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HCC),且超声造影提示病灶直径≤3cm,或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HGDN),或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结节(CRN)。根据病理诊断分为CRN组(53例)、HGDN组(62例)、HCC组(154例)。HCC组内依据病灶大小分为两组HCC(≤2cm)组(75例)和HCC(2-3cm)组(79例)。通过进行McNemanr检验评价超声造影、增强CT、普美显核磁在HCC(≤3cm)的诊断能力。另外运用ROC曲线对HCC(≤2cm)的影像联合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1、CRN组与HCC组、HGDN组的年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CRN组的平均年龄水平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在性别因素上CRN组与HCC组、HGDN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7),CRN组中女性患者比重相比于其他两组更大,从性别构成而言,男性患者的比重大于女性患者。HCC组与HGDN组、CRN组之间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HCC组的血清甲胎蛋白平均水平明显高于HGDN组和CRN组。2、62例HGDN患者中有45例(39.1%)在超声造影中表现为增强模式,在增强CT中有32例(29.1%),在普美显核磁上有7例(24.1%),但门脉期平衡期造影剂廓清不明显。诊断HGDN与CRN时超声造影、增强CT、普美显核磁三者的诊断能力相当。在诊断HCC与HGDN时三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均较低。3、在诊断能力评价中,超声造影诊断HCC(≤3cm)优于增强CT和普美显核磁,普美显核磁优于增强CT。当病灶≤2cm时,普美显核磁优于增强CT,而病灶2-3cm时普美显核磁与增强CT诊断能力相当。4、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用于HCC(≤2cm)与非癌结节诊断中,联合诊断的AUC值(0.806)高于超声造影和增强CT(0.768,0.656),超声造影联合普美显核磁的AUC值(0.768)大于超声造影和普美显核磁(0.757,0.648),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超声造影、单独增强CT、单独普美显核磁。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用于HCC(≤2cm)与CRN诊断中,联合诊断的AUC值(0.800)低于超声造影(0.945),超声造影联合普美显核磁的AUC值(0.768)低于超声造影(0.853),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低于单独超声造影。结论1、在HCC(≤3cm)的诊断中超声造影的诊断能力最高,普美显核磁次之,增强CT最低。从灵敏度、正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而言,超声造影明显高于增强CT、普美显核磁。诊断HCC与HGDN时,三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均偏低。2、在诊断HCC(≤2cm)时,普美显核磁诊断能力优于增强CT,而在诊断HCC(2-3cm)时普美显核磁与增强CT相当。3、在HGDN与CRN的鉴别中超声造影、增强CT、普美显核磁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诊断能力相当。4、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超声造影联合普美显核磁两种诊断策略用于HCC(≤2cm)与非癌结节的诊断中,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影像学检查。在HCC(≤2cm)与CRN中,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低于单独超声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