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景化理论是文学分析理论中的一块基石。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俄罗斯语言学家穆卡罗夫斯基将“前景化”一词从艺术领域的借用概念,改良成为了文学分析理论;之后,这个理论受到了广泛关注,利奇、韩礼德以及肖特又对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英国文体学家利奇把“变异”和“平行”合并起来形成了系统化理论;而韩礼德则推崇前景化是“有动机的显著”,他将“失协”和“偏移”纳入理论系统,各由消极显著和积极显著构成;最终,在利奇和肖特合著的作品中,他们把前景化理论分为“质量前景化”和“数量前景化”,分别由“变异”和“失衡”这两种方式达到特定效果。至此,前景化理论发展较为完整,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前景化理论对文学作品分析至关重要。前景化语言特征揭示了作者想要读者如何理解自己作品的特定意图,乃是作者匠心独运的产物,因此,分析原文的前景化语言特征对正确理解和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在诗歌类作品中,由于诗歌语言独具特性,往往更为隐晦,且难以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景化语言特征,对于理解作者意图和引申含义则显得更为重要。 约翰·济慈是英国的桂冠诗人,其作品灵秀细腻,优美动人。细读济慈的诗歌,尤其是他成就之集大成者——颂诗,读者可发现他的灵感来自其对“美与真”的热爱,在此热情驱动下,济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译介济慈诗歌也有八十多年历史,先后涌现出了朱湘、查良铮、朱维基、屠岸等知名译本。 本文通过使用前景化理论,分析济慈诗歌中颇具特色的前景化语言,解析屠岸济慈六首颂词译本中的翻译策略,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济慈和济慈的诗歌。本论文使用案例分析、类比和举例等方式,对济慈诗歌中具有前景化特色的语言,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法层面进行了质量型前景化和数量型前景化分析,探讨诗歌在一定程度上的可译性。通过译本中对应的前景化语言翻译分析,对诗歌翻译的基本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梳理,旨在讨论诗歌翻译方式中的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地解析了屠岸译本的精妙之处,希望能为济慈诗歌翻译提供一些翻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