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黄帝内经》以五运之郁提出“郁”这一病理概念后,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创新,“郁”的内涵及外延在不断的扩大,并逐步演变成现代的“郁证”。“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郁证多指因病致郁,凡由外感、内伤导致人体脏腑功能不能畅达、气血运行郁滞者均属于此范畴;狭义之郁特指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导致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身心疾患。通常我们所说的郁证即指狭义的情志之郁。《伤寒杂病论》作为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中医经典,书中创造性的提出了诸如百合地黄汤、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四逆散、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等解郁经方,为后世治疗郁证提供了宝贵的论治典范。本文通过梳理郁证发展源流及内涵,整理《伤寒杂病论》中经方解郁的证治配伍及后世临床运用,并以柴胡桂枝汤为例,收集整理文献医案,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柴胡桂枝汤的治郁特色,发现以柴胡桂枝汤解郁多集中在中青年女性,病机以肝郁脾虚,化火扰神为主,其核心症状为急躁易怒、心烦、疲乏、胸胁满闷、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失眠、舌淡暗苔白、脉沉弦。常用加味药物以安神类、滋阴清热类、理气化痰类为主。并以典型病案进一步阐释其机理。经方解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近现代临床运用中,若能通过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进一步挖掘经方的治郁特色,丰富并完善中医治疗郁证的辨证方法,将于临床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