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爵床科是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中的一个大科,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地区,全世界约有250属4000种,我国有35属300多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是一个分类较为困难的类群。种子形态特征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爵床科的种子形态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论文应用石蜡切片法及扫描电镜研究了爵床科种子形态,探讨爵床科植物种子形态的类型及其在爵床科分类中的意义。1爵床科种子解剖形态本文对爵床科17属25种的成熟种子进行解剖。爵床科成熟的种子在内部解剖结构中展示了极大的变化。种皮的特征(表皮层及附属物、细胞层数、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胚和胚乳都不同程度的在种、属或族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分类作用。根据表皮层上拥有的各种衍生结构或附属物的不同,将种子分为7个类型;根据种皮层数的差异,分为4大类型;根据有无胚乳,分为2大类;根据胚的形态,又分为3大类型。在裸柱草Gymnostachyumsignatum种子中,发现了嚼烂状的胚乳。在宽叶十万错Asystasia gangetica种皮外细胞壁上,发现一排特殊的类似“小牙齿”结构,我们推测也许和种子的吸水和萌发有关。本文重点讨论解剖特征对该科植物分类问题的价值,还说明了爵床科的种子表皮层、加厚的细胞壁以及具细胞壁加厚的胚乳等多样的结构对胚的保护作用。通过对种子解剖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结论是爵床科种子解剖特征在族的水平上具有稳定的分类意义,并具有种间特异性。根据种子解剖特征,编制了17属25种的分种检索表。2爵床科种皮形态观察了27属87种植物的种皮形态,并对种子的大小及颜色做了记录。观察结果表明,爵床科种子形状和颜色多样,分别分为13和14种类型。爵床科种子表面纹饰明显存在两大类型,一种类型具毛被,另一种具网纹和各种突起。种子表面纹饰非常复杂,依据种子表面纹饰的不同,再分为6大类型。本文发现了几种较为特殊的表面纹饰:(1)山牵牛属Thunbergia多数种具直立的短毛,但在羽脉山牵牛Thunbergia lutea中发现无毛的表面纹饰;(2)在瘤子草族Nelsonieae以及穿心莲族Andrographeae,发现颗粒状或乳头状退化毛的存在;(3)在芦利草族Ruellieae,种皮表面具螺旋状毛被。(4)在楠草Ruellia repens的种皮表面,明显可以看到从种子边缘到中央分为3层,最外面层由螺旋状毛压缩成似“方便面”状。根据裸柱草属Gymnostachyum具退化毛、凹凸曲折表面纹饰及似穿心莲属Andrographis的嚼烂状胚乳等种子形态特征支持将裸柱草属Gymnostachyum放入穿心莲族Andrographeae。通过对种子表皮形态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结论是爵床科种子形态在族的以上水平同样具有稳定的分类意义,并具有种间特异性。根据种子形态特征,编制了27属87种的分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