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对现存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京西古道沿线的宗教空间和祭祀空间进行研究。京西古道是对古时门头沟地区用作商旅、军事防御、宗教等功能的、联系北京城内城外的交通道路的统称。自古以来就有的宗教祭祀空间,在近些年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调研24处,研究宗教祭祀空间的物质形态,探讨其在社会变革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本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门头沟京西古道沿线的宗教祭祀空间为对象,以山区人居环境的发展变化为背景,从旅游、文化、经济、生活习俗和礼俗等方方面面对宗教祭祀空间进行考察,尝试分析宗教祭祀空间在当代中国乡村环境中的作用和空间发展规律,从而提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传承与保护方法。现存宗教祭祀空间并非随意分布,而是有规律可循。本文指出“东多西少”、“环环相扣”是该地宗教祭祀空间的整体分布特征;并且,无论是宗教祭祀空间的起源还是发展历史乃至如今的分布态势都与京西古道密切相关。其选址特点主要分为平原环境与山地环境两类。在对门头沟京西古道沿线宗教祭祀空间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因地制宜是其基本的布局模式,“坐北朝南”和“坐西朝东”是其基本方位,空间的平面分为四合院、三合院、特殊合院和无院落多种类型。随后,对具有良好的空间吸引力的典型宗教祭祀空间进行了细致描述,并将空间修辞手法引入案例分析。最后提出现存的宗教祭祀空间可以遵循“与旅游基地相结合”、“与主题公园相结合”、“与京西古道相结合”的改造规律,并指出保护该地宗教祭祀空间的具体措施。本文尝试总结门头沟独特的山地环境与宗教祭祀建筑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以及细致到方位、堪舆这种选址相地的自然生态设计原理,为以山区人居环境为模式的建造方式提供改造规律。最后提出保护延续宗教祭祀空间,同时也是保护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是顺流而行还是逆流而上,二者都应该在植根于现实环境的基础上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