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统筹城乡发展”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在各级政府领导下,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①,农村经济已经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以人口稠密的成都地区为例,在全市1082万人口中,约三分之二是农民,由于地少人多,人均耕地只有八分左右。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成都市政府从2003年开始“城乡一体化”改革。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该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2005年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9﹪,农业增加值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4475元,同比增长10.1﹪②。这些成果说明,成都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总结分析现有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形成本文写作的基本出发点。
以政府角色、发展经济学、城乡统筹发展等理论为依据,文章对政府职能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展开分析。从成都地区三年多的改革实践入手,将新农村建设置于具体环境中,对政府如何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以及如何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如何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服务体系,如何为弱质产业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等问题展开全面论述。文章以国外政府对农村的管理经验为借鉴,以成都地区改革经验为案例,在“引导、支持、保护、调控、协调”③总体框架下,分析地方政府的具体职能,并且对地方政府在制度规则制定、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冲突的调整与解决、市场机制导入和运用等方面的作用展开深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