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系统研究新景煤矿褶皱发育特征及组合规律的基础上,阐明了褶皱形成与演化过程;基于井下观测、钻孔编录及测井解译,分析了构造煤发育特征,探讨了褶皱对构造煤发育的控制作用;利用压汞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的瓦斯运移与赋存特性,同时分析了褶皱控制下瓦斯的保存环境,揭示了褶皱对瓦斯赋存的控制机制,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研究区主要发育变形较弱的开阔褶皱,轴向分为NNE~NE向、近EW向和NW向3组,其中NNE~NE向褶皱控制矿井主体形态;褶皱叠加型式有穹窿、盆形及马鞍状等,褶皱组合样式有斜列状、梯状、帚状、栅栏状、网格状和纺锤状等;总结出矿井褶皱具有分区性、分期性、方向性、规模一致性、对称性及等距性等发育规律;提出矿井褶皱均是由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印支期形成规模较小、轴向近EW向的宽缓褶皱,燕山期形成NNE~NE向大型褶皱,喜马拉雅期改造了早期褶皱并形成近NW向的小型褶皱。(2)矿井主要发育变形较弱的脆性变形系列构造煤;从原生结构煤到揉皱煤,煤体强度逐渐减小、变形程度逐渐增强、摩擦面越来越发育、裂隙发育程度不断增高,所受应力作用也趋于复杂化;认为在褶皱变形复杂的相关构造部位以及小断层、大型节理、冲蚀带附近构造煤较为发育,且多数区段煤层下部较上部构造煤更为发育,进而提出了褶皱控制构造煤发育的6种模式;并得到了构造煤发育程度随褶皱变形程度的增大而增强的认识。(3)从原生结构煤到碎粒煤瓦斯运移和赋存能力随变形程度增大而增强;从片状煤到揉皱煤随变形程度增大瓦斯运移能力先显著增强后有所减弱,但赋存能力呈显著增强趋势。新景矿褶皱构造对瓦斯运移与赋存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从褶皱变形程度差异造成不同类型构造煤差异分布、褶皱叠加复合形成变形较强的构造煤、褶皱作用形成伴生断层、伴生节理以及造成煤层顶板差异性破坏5个方面阐述了褶皱对瓦斯赋存的控制机制,提出褶皱主要通过控制构造煤的发育以及煤层顶板差异性破坏进而控制瓦斯赋存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