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进行科学教育改革,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成为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评测项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展开,数据成为评测项目参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国际科学素养评测项目的框架、试题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中小学科学素养大规模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美国NAEP、世界经合组织P1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TIMSS和澳大利亚NAP科学评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评测框架和评测试题的研究。为了便于各评测项目在同一水平上比较,本文创新性地研究了专家学者的论文、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评测项目中关于科学素养的描述,将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分为(1)科学内容(科学知识、科学统一概念);(2)科学实践(科学探究、科学应用);(3)科学认知(科学本质、科学态度)以上三个维度。本文选取最新的NAEP2011、PISA2015、TIMSS2015和NAP2012的框架文件,比较各评测项目的科学内容、科学实践和科学认知维度的共性和特性,获得国际性评测项目的一般发展趋势。同时根据可以获得的最新样本试题NAEP2011、PISA2012、TIMSS2011和NAP2012,从试题类型、试题在“科学实践”领域的命题等角度分析得到纸笔测验的方式;从NAEP和PISA的计算机交互任务题型的表现形式、技术支持、评分要点等角度分析得到基于计算机的科学素养评测的特点。根据国际性评测框架和评测试题的比较研究,对我国中小学进行科学素养评测提出以下建议:根据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提出科学素养的表现期望;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测:评测试题类型多样化,评测试题情境真实化;试点进行计算机化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