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不存在任何金融摩擦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环境下,利率渠道是唯一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然而实体经济当中的许多经验事实却与凯恩斯理想模型的预期相反:一是放大效应悖论,即货币政策变革对实体经济诸多变量的影响十分显著,但对利率的影响却相对较小;二是时间效应悖论,意思是对于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冲击,当中介目标变量几乎要恢复到初始水平时,实际经济变量仍然持续变化,甚至某些重要的需求变量才开始受到货币政策的最初影响;三是结构效应悖论,它强调虽然货币政策对长期利率的影响相对短期来说更弱,但货币政策对受长期利率控制的长期资产投资却有明显的影响。这三个谜题的存在意味着宏观经济活动当中货币政策的传导还有其他的解释途径。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这三个谜题的具体特点与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2015年10月24日央行再次降息并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关注以下两方面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伯南克的三个谜题在中国存在吗?二是,如果存在,那么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会对这些效应悖论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验证货币政策的“伯南克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性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测算利率对总需求各组成部分的弹性值来评估传统的利率渠道效应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程度,然后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脉冲响应技术来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实际经济变量的影响效果,最后对比伯南克等人的研究得出中国经济环境下伯南克的三个效应悖论显著存在的结论。与此同时,对于探讨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伯南克难题”的具体表现,本文自行编制了衡量利率市场化的指标,并将其作为外生变量引入基准模型当中,从而发现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三方面效应在不同程度上均表现出减弱的趋势,说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另外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论的得出是具有稳健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