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原始瓷器的成功烧制是在长期烧制陶器的经验基础上完成的技术革新和飞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中起着承先启后的关键作用。同时,原始瓷器作为一类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重要文化遗存,它的起源、发展、传播也与当时的文化面貌密不可分。这一研究课题长期吸引着科学家、陶瓷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的关注。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不断开展,我国商周时期出土原始瓷器的遗址和墓葬越来越多。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瓷可追溯至夏代,多见于北方;商代到西周中期,南北方均见;西周后期至战国时期,南方地区达到鼎盛,而北方地区基本绝迹。商代到西周时期的原始瓷产地问题最引人注目。目前学界对原始瓷产地研究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一类认为我国商周时期原始瓷均产自浙江、江西等地,另一类认为我国原始瓷为多元起源,即同时起源于黄河及长江流域,并各自逐渐发展。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至今仍未有明确定论。因此,对商周时期原始瓷产地的综合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旨在缕清商周时期出土原始瓷种类及分布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探索早期原始瓷产地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商周时期代表性遗址或墓葬出土的原始瓷残片,在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相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综合方法探讨原始瓷的产地情况。首先,对商周时期出土的原始瓷进行类型学分析,可以发现北方地区出土的原始瓷器在种类、组合、纹饰、釉色方面均与南方产品有所差别。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西吴城窑址、浙江南山窑址的样品,进行显微结构及定量分析,发现北方地区样品胎体石英颗粒较大,分布呈多峰结构,胎体基体呈团絮状,而南方地区样品胎体石英颗粒细小,分布呈单峰结构,胎体呈玻基隐晶质结构,二者的显微结构明显有别。最后,使用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吸收光谱仪(ICP-AES)分别分析了商周时期的原始瓷样品的胎釉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确证了商周时期原始瓷产地的多元性。此外,工艺分析也表明至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烧制技术的明显提升和飞跃。 不可否认,原始瓷产地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原始瓷器定义的阐明将瓷器发明的时间提前了近千余年,对重新认识我国陶瓷史具有重大意义。而通过考古学文化分析与科技分析手段的结合,能够获得更多的深层信息。在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元素分析与岩相分析的综合使用,可以从各个角度反映样品的真实情况,分析结果互为补充、相互印证,能够更为全面、细致地揭露原始瓷所携带的产地信息。同时,我们也期望,本文作为构建、完善原始瓷产地问题研究思路、方法体系的初步尝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相关研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