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地黄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地黄为我国常用的大宗型药物,目前国内外对地黄的有效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大多运用HPLC、紫外、质谱等进行研究,处理繁琐费时费力,本课题针对目前中药质量控制存在的繁琐、有损、离线、滞后分析等问题,以鲜地黄和生地黄为对象,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地黄有效成分含量及鉴别的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索,建立地黄质量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方法:本实验共收集161份地黄样品,其中鲜地黄42份,包括道地产区不同品系的地黄20种;焦作道地产区的生地黄78份;山西生地黄19份;山东生地黄22份。以二三级货居多,生地黄的品种以主流品种北京-1、晋红-1和85-5为主。按2010版中国药典对其指标性成分水分、浸出物、梓醇、麦角甾苷等含量进行测定,用分光光度计法对鲜地黄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建立相应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并对道地产区与其他产区的生地黄进行产区的聚类分析,对鲜地黄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相应的定性分析模型。   结果:定量方面,所建的定量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用验证集进行预测,则梓醇、水分、浸出物的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比较吻合,预测相对偏差基本都在5%之内,这些模型的建立是较为成功的。而鲜地黄多糖因样品量太少,生地黄中麦角甾苷因含量太低则预测并不好,但是仍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这些模型的建立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到大量地黄样品中指标性成分的快速含量测定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定性方面,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将地黄的道地性与非道地性区别开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对地黄品种做了初步的聚类探讨,使得不同的品种聚集成了四类。   结论:本实验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材地黄尤其是道地产区生地黄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分别建立了近红外定性和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建立均较为成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应用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的全身免疫紊乱性疾病,血管内多种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平滑肌细胞都参与以上过程。近
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关键内容,体育选修课是我国高职类学校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计划。高职院校对体育选修课程的重视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目标,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特点的满足
本文介绍了以立式冲击磨作为主机的硅灰石等矿物超细加工系统的工艺流程和主要工作参数,给出了硅灰石等五种矿物的粉磨试验数据,探讨了操作工况对粉磨作业的影响,分析了粉磨过程
目的:研究头孢地嗪、拉氧头孢、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米诺和头孢哌酮及头孢噻肟7种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与人血白蛋白的结合作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取第三
目的: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生成和血管再生中起关键作用。EPCs 能够直接参与新生血管形成,也可以通过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间接促进血管生成。在
目的:研究长期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齐墩果酸,其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与肝毒性的关系及对Nrf2等信号通路基因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45.7mg/kg),中剂量组(91 mg/kg),高剂量组(137 m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90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收集动物的血液和肝脏,测定血浆ALT、AKP活性及TBIL含量;HE染色、Masson
华蓥山矿务局绿水洞矿投产于1981年12月,井田范围内有红旗、东风等小煤窑23个,其开采范围走向长7500m,倾斜宽550m,开采面积约412.5万m~2。该矿煤层厚0.89~2.92m,属自燃发火煤
  目的:明确山茱萸产地的环境生态因子和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土壤微量元素和山茱萸微量元素相关性和富集性关系,明确山茱萸道地性的成因,为培育质优、高产的山茱萸提供
当今世界,设计无处不在.“发展工业设计是拉动生产和经济的重要战略.”更是我国迅速崛起,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途径.“通过美术教育让全体公民都有机会学习、了解
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又能掌握最新国际发展动态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水利类公共英语教学还未能完全达到此目标。本文以四川水利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