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村落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场所,自身所形成的局部微气候起到调节风环境的作用。良好的风环境能够创造稳定的村落热物理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减轻生态环境负荷,改善生态条件,形成良性循环。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改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越来越多的传统石箍窑村落展开了大量的建设活动,长期的无序建设导致其风环境被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空间品质无
【基金项目】
:
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传统村落保护适宜性技术和活态利用策略研究(2020YFC1522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场所,自身所形成的局部微气候起到调节风环境的作用。良好的风环境能够创造稳定的村落热物理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减轻生态环境负荷,改善生态条件,形成良性循环。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改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越来越多的传统石箍窑村落展开了大量的建设活动,长期的无序建设导致其风环境被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空间品质无法保障。本文从风环境的现状质量评价出发,分析典型传统石箍窑村落——太相寺村产生风环境问题的空间原因,试图通过空间的优化进行解决,最终达到改善村落风环境的目的。文章首先从气候特征、地貌特征及建设现状方面建构太相寺村空间与风环境改善的关联关系,进而对太相寺村空间格局及风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梳理了村落空间格局及风环境基本情况。其次,根据调研数据建构村落空间模型,通过CFD数值模拟对村落风环境进行模拟评价,分析产生风环境问题的空间原因,发现春季村落南北侧皆出现风环境不舒适区域、夏秋冬季村落南侧出现风环境不舒适区域。进而针对太相寺村风环境问题及空间原因,从村落布局、建筑组团及院落组织等方面分层次提出优化策略,并结合太相寺村空间特点对每个策略进行具体分析,得出适用于太相寺村的优化策略及方法。最后,运用所提出的优化策略对太相寺村春夏秋冬四季存在风环境问题的空间进行逐一调整。为优化传统石箍窑村落空间提供科学判断,也为已成熟的城市风环境模拟技术应用于广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提供案例。研究主要结论:一是太相寺村的空间布局与地形地貌结合紧密,合理地利用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抗不利的气候环境,但由于持续的发展与建设村落内部分区域仍存在风环境问题,在村落南侧山脚区域坡度较小民居布局紧密,而在村落北侧坡度较陡且地形复杂民居呈散点式布局较为疏散,因此也导致了村落南侧通风不畅产生大量低风速区域、北侧缺少遮挡局部区域春季出现风速过大的情况。二是针对出现风环境问题的空间在不改变村落整体风貌的前提下进行空间要素的局部调整,包括村落层面增加防风林带、疏通边界空间、优化节点空间;建筑组团层面塑造连续界面、优化组团形态;院落组织层面调整庭院布局、优化院落尺寸。结果表明,对太相寺村现状空间进行合理微调,能够有效改善村落风环境。
其他文献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增量发展模式持续了几十年。在这期间,城市的空间不断向外扩张,而内城社区也在城市的迭代发展之中逐渐高密度化。但是,过去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被证实无法适应当下的空间状况,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促使我们去找寻新的城市发展方向,而内城社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必然会推动社区空间治理模式的转型。一方面,社区更新本身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意识到,我国的城市内城更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内的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大,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增大,多样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服务设施百花齐放。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养老类型的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以及相关人群的调研总结设施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建筑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解决。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内的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现状的调研。首
银川是中国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经济文化交流的沃土。西亚、中亚和中原内地的文化都曾在这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银川地区还有着悠久的回族文化传承。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银川回族建筑因地制宜,应时而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空间模式。近年来,银川地区与外界交流更加频繁,本土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建筑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地域性的建筑逐渐减少,因此,需要对具有本地特色的回族清真寺建筑进行研究,为建设和改造更适应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是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城,是我国多元文化发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独特的自然地理、宗教文化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居样貌和独特民居建筑空间。自西藏和平解放至今,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颁布,可以发现当地乡土民居建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民居的建筑空间布局趋向集中,细部构造做法更加现代化,空间的功能变的单一,新建民居的室内热环境也发生了改变
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深入人心,运动、健康、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开始被人们重视。我国目前室内健身俱乐部数量逐年增多,且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室内环境舒适的追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并未有针对于室内运动健身场所热环境的相关标准,且现场研究主要以住宅和办公为主,对于运动环境下的室内热环境研究非常少。本文选取寒冷地区典型城市西安的部分室内运动健身场所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
榆林南部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恶劣,窑洞作为该地区一种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与黄土沟壑区独特的地形地貌相结合,以当地土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低造价、高环保,在地区内覆盖面广、利用率高。近十几年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窑居建筑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传统窑居建筑日益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实际需求,在适应现代生活时显露出空间单一、热舒适性较差等问题,窑居在居民自发更新过程中脱离当地传统文化。研究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碳排放在城市碳排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不利于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而构建一个绿色低碳的交通系统有助于减少交通碳排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建成环境会影响居民的出行选择,从而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同时,新的住区规范中提到,在进行住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着力构建15分钟生活圈。因此,对15分钟生活圈的建成环境进行研究,从而构建一个适宜居民低碳出行的15分钟生活圈对居民生
室外气象参数主要影响着建筑采暖、制冷能耗,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对暖通空调系统影响程度不一,通过准确的基础室外气象参数相关研究有助于评价、优化建筑节能设计方案,实现建筑节能和减少CO2的排放量。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对室外气象数据的观测与统计,但也存在着太阳辐射数据记录不全的问题,导致许多地区挑选典型气象年(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TMY)和进行建筑能耗模
气候分区是根据某些气象要素对特定区域进行划分,在农业生产和建筑节能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现有的气候分类方法大多只考虑一个气候变量,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多个气候变量综合起来对气候分类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对气候分类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将研究多视角聚类方法在气候分区中的应用,主要工作如下:选取中国661个气象台站的部分气象数据,对相对湿度、大气压、日照时数、日平均温度和气温日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和人员热舒适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对建筑能耗和围护结构寿命有着重要影响。与传统消耗大量能源的主动调湿方式不同,建筑调湿材料可利用其本身的多孔结构对周围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以降低室内湿度峰值出现的频率和大小,缓解室内湿度波动,是一种被动式的湿度调节方式。然而目前关于调湿材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材料吸湿量,对于材料整个吸放湿过程关注不够,并且对于调湿材料实际应用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