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对撞机实验能量及精度的不断提升,已有越来越多的新粒子被人们发现。这包括目前了解仍不透彻的X,Y,Z等一系列新强子态,还包括大量近阈的普通强子。这些近阈普通强子的衰变性质与远离阈值的粒子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对于在阈值以上的高激发态重夸克偶素(粲偶素和底偶素)而言,它们跃迁衰变的分支比和ππ不变质量谱就很反常。虽然QCD多极展开在描述低激发态重夸克偶素的强跃迁时非常成功,但到高激发态,Q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对撞机实验能量及精度的不断提升,已有越来越多的新粒子被人们发现。这包括目前了解仍不透彻的X,Y,Z等一系列新强子态,还包括大量近阈的普通强子。这些近阈普通强子的衰变性质与远离阈值的粒子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对于在阈值以上的高激发态重夸克偶素(粲偶素和底偶素)而言,它们跃迁衰变的分支比和ππ不变质量谱就很反常。虽然QCD多极展开在描述低激发态重夸克偶素的强跃迁时非常成功,但到高激发态,QCD多极展开便显得无能为力。在传统理论框架下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促使我们运用新的机制来理解这些异常的实验信息。在本论文中,我们先研究了D波粲偶素X(3823)→J/ψπ+π-的跃迁。我们发现理论预言的π+π-的不变质量谱在低能部分与实验数据不符,考虑到X(3823)的质量靠近DD*的阈值,所以在该过程中我们又加入了耦合道效应。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耦合道效应的贡献与QCD多极展开的贡献在同一量级,且考虑了耦合道效应后的π+π-的不变质量谱能更好地描述实验信息。紧接着,我们又研究了高激发态底偶素T(5S)→Υ(13D)的跃迁。我们先用QCD多极展开对该过程的跃迁分支比做了计算,发现B[Υ(5S)→Υ(13D1)η](?)4.7×10-6,B[Υ(5S)→Υ(13D2)η](?)8.4 × 10-6,B[T(5S)→T(13D3)η]= 0。我们进一步计算了强子圈的贡献后发现B[T(5S)→Υ(5S)η](?)(0.5~5.1)× 10-3,B[T(5S)→Υ(5S)η](?)(0.7~7.5)× 10-3,B[T(5S)→Υ(13D3)η](?)(0.9~9.6)× 10-4。也就是说强子圈的贡献在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018年的Belle实验证实了我们的预言。此外,我们也用手征有效场论的方法将BB,BB*和B*B*系统的有效势计算到了单圈,发现I(JP)= 0(1+)的BB*和B*B*系统的有效势是吸引的。解薛定谔方程后得到这两个道的束缚能分别为△EBB*=-18-31.5+17.6MeV和△EB*B*=-99-87.9+73.2MeV。该研究不仅可以为未来实验上寻找含有双底夸克的奇特分子态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且对以后格点QCD计算B(*)B(*)系统的有效势以及手征外推都很有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利用变分方法研究几类非线性Schr(?)dinger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相应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组)的解的局部存在性,全局存在性以及正则性.在文献[54]的框架下,我们对几类模型分别证明了目标泛函的极小元的存在性,以及目标泛函关于控制参数的一阶Fr′echet可微性,进而导出了控制问题的一阶最优条件.本文考虑了两种类型的控制模式,一类是基于外场的双线性控制,
梯度法是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其算法简单,所需存储较少.但此方法中步长的选取对计算效果有较大的影响,Barzilai和Borwein提出的两点步长其对应的Barzilai-Borwein(BB)梯度法由于有较好的计算效果和收敛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求解大规模问题竞争力很强的一种方法,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探讨新的BB型梯度算法及其在优化算法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本文主要研究定义在RN上的两类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组和一类四次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normalized解的存在性及其轨道稳定性,其中normalized解为相应的能量泛函在L2范数约束条件上的临界点.我们所运用的主要工具为变分法.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首先我们描述所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并且陈述本文的主要结果.其次考虑定义在RN上的一类非线性Schr(?)dinger方
川西地区侏罗系气藏为产水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水平井的速度管柱排采工艺设计水平亟需提升。针对传统气井积液判断手段成本高、耗费人力、准确性低的特点,开展了模拟川西水平井工况下井筒内气液两相流的物模实验,总结过往动态监测数据,得出了新的气液两相流型图版,提出了一种排采工艺设计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包含拟采取排采工艺设计参数的水平井井筒压降模型,将气井井口的产气、产水量折算为井筒沿程气水相的表观速度,
超重核合成机制研究是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目前合成超重核的主要途径为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本文基于双核模型研究超重核的合成机制,即通过输运模型(主方程)解得双核系统状态的时间演化来描述熔合与准裂变过程,用经验耦合道方法得到的俘获截面以及用统计模型方法得到的复合核存活几率,最后得到超重核的蒸发剩余截面。熔合几率的描述是目前最不清楚的,存活几率的计算也十分敏感地依赖于一些核结构信息。为了更合理地描述整个
麻醉科发展与医院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麻醉用于手术可显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当前,医院麻醉科的发展仍存在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医院麻醉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善建议,推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水环境的适应性营造是生态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究晋东南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在现场调查和建筑测绘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分析选址布局与水环境物质底板的关系,将晋东南传统聚落水适应性环境营造总结为"双层循环子系统"的宏观框架和"单一元素多功能使用"的系统特征,同时将其微观呈现归纳为四个方面。得出结论:第一,城市化背景下传统聚落的变革模式应该延续"缓慢渐进的适应模式"来创造和改善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指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转录产物,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其异常表达与许多疾病有关。lncRNA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过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可在m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和修饰等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且可与转录激活物共同作用于基因座的敏感位点,调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这
随着微纳器件的快速发展,电流发热问题越来越严重,只利用电子电荷属性的传统电子器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元器件超低能耗、精确局域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促使人们研究电子的自旋属性,期望能够整合和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开发出新的元器件。传统情况下,我们利用电流产生磁场来控制自旋,电流的热损耗以及磁场的非局域化本质都不利于微纳器件的发展。磁的电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多铁性材料中电性和磁性可以共存并且相互耦合
可控核聚变能被公认为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危机的最佳途径之一,聚变反应堆中的结构材料在高强度快中子场中辐照的损伤问题是决定聚变堆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截至目前为止,由于中子源通量等条件的限制,有关聚变堆结构材料快中子辐照损伤实验研究仍无法开展。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提出了研制小型高通量快中子材料辐照装置(CMIF)的研究计划,该装置将利用超导直线加速器加速强流氘离子轰击流动的金属铍颗粒靶,发生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