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Dystrophinopathy是一组因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发生突变引起dystrophin缺陷所导致的一组遗传性疾病。Dystrophin基因位于Xp21.2,dystrophinopathy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绝大多数患者为男性,临床表现型包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DMD相关扩张型心肌病(DMD-associated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作为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女性携带者不应该出现表型。然而,约8%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称为有症状携带者(manifesting carriers, MCs),这其中2%可无该病家族史。对于有症状携带者来说,其临床表现相差很大。严重者可类似典型DMD表现,轻者可仅表现为无症状的高CK血症。本研究选取7例临床病理诊断为女性dystrophinopathy的病人,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病人肌肉中dystrophin的表达并与男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Becker型肌营养不良进行比较,其中两例病人骨骼肌病理dystrophin表现为典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通过核型分析、基因检测等方法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选取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肌肉病研究室接诊的7例临床和病理诊断为dystrophinopathy的女性病人的肌肉标本,另选病理报告正常的肌肉标本1例、男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1例、男性Becker型肌营养不良1例作为对照。将在液氮预冷后异戊烷速冻的冰冻肌肉标本制成4um冰冻切片,利用抗dystrophinC-termina、dystrophin Rod、dystrophin N-terminal的单克隆抗体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并对其中部分病人提取肌组织总蛋白行dystrophin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WB)。对部分病例行核型分析、基因检测、X染色体失活分析,以明确其发病机制。结果:IHC结果分析:7例女性dystrophinopathy病人的肌肉组织中,2例表现为dystrophin完全缺失,5例为部分缺失。WB结果分析:对2例dystrophin完全缺失,2例部分缺失、1例男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1例正常对照行dystrophin蛋白印迹分析。其中2例女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ystrophin完全缺失与IHC结果一致。核型分析及基因检测结果:病例1行DMD MLPA检测未见异常,核型分析结果为46,x, t(x;10)(p22.1;pter).病例2行DMD MLPA检测及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DMD基因NGS测序检测到外显子编码区的一个杂合突变:c.10223+1G>A,同时检测到一个杂合变异:c.2149G>T;外周血X染色体失活偏好检测:父源性X染色体甲基化程度较低,母源性X染色体甲基化程度较高,二者比例约为10:90。母源X染色体失活程度高,父源X染色体失活程度低;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未见异常。结论:1.本研究7例女性dystrophinopathy,2例免疫组化染色表现与男性DMD患者相似,5例表现为dystrophin染色阳性纤维与阴性纤维镶嵌分布。2.对于女性携带者,已报道的病例发病机制为:涉及Xp21.2的缺失;涉及Xp21.2的染色体重排或一条X染色体完全缺失;X染色体为单亲二倍体(UPD);带有两个DMD基因突变的复合杂合子;非随机的X染色体失活(XCI); AR受体突变导致的男性假两性畸形。本研究中的2例病人的发病机制为其中两种。3.对于本研究的7个病例,临床表现和肌活检抗dystrophin染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除两个肌活检表现为dystrophin基本完全缺失的病例的CK值明显较其他病例高外,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肌活检表现并未发现确定的关系。4.女性dystrophinopathy的诊断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对于高CK血症的女性患者伴或不伴有肌无力可建议行肌肉活检检测其dystrophin有无缺失,绝大多数女性dystrophinopathy预后较好,但其患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应早诊断、早监测、早治疗。5. dystrophinopathy确定的基因和遗传方式使得女性dystrophinopathy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来避免或降低DMD/BMD患儿或DMD/BMD携带者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