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子湖湿地是沿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秋冬季菜子湖水位退去后暴露的各种湿地斑块,如草滩、泥滩和浅水区,恰好为这些水鸟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每年9月末越冬水鸟迁徙至此,11月数量达到最大值。“引江济淮”实施后,菜子湖越冬期水位将发生显著的抬升,导致菜子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结合遥感数据、历年动态水位数据和越冬水鸟实地调查数据,运用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解译不同水位下越冬水鸟栖息地的面积,探寻不同水位情景下菜子湖湿地水鸟栖息地面积变化及空间分布,并对不同水位下各种越冬水鸟栖息地与水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进而预测“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对菜子湖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影响,针对工程实施带来的严重影响,本研究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2016年与2017年两次菜子湖野外调查共记录到水鸟42种49450只,隶属于6目12科,涉禽21种16669只,游禽18种17225只,雁类3种15556只,其中,冬候鸟33种,占菜子湖越冬水鸟总数目的78.6%。越冬水鸟种群数量最大的物种为:豆雁(Anserfabalis)、斑嘴鸭(A.poecilorhynch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绿头鸭(A.platyrhynchos)、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和苍鹭(Ardea cinerea),此6种越冬水鸟数目共占调查总数目的72.4%。菜子湖水位和湿地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丰水期水位较高(2007-2016年平均水位为12.89 m),每年十月下旬之后,水位开始退却,大量草滩和泥滩暴露,供越冬水鸟觅食。随着水位的上升,菜子湖内泥滩和草滩面积呈现下降的趋势,当水位高于11.5 m时,水位继续上升时,草滩的面积变化较小甚至不发生变化,水位高于13.1 m时,泥滩面积随着水位的抬升将发生较小变化甚至不发生变化。工程通航后,有7个采样点观测区域内水鸟栖息地将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建议将这7个区域作为越冬水鸟重点区域进行保护。本研究表明,湖泊水位的变化是导致菜子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显著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可能对在此越冬的水鸟栖息地产生较大影响。长期以来,在菜子湖越冬的水鸟已经适应了这种季节动态。本研究中,越冬水鸟栖息地面积变化速率最大的点对应的水位分别为:草滩11.5 m,泥滩13.1 m,但13.1 m高于历年丰水期的平均水位值,故选择11.5 m通航后的最大控制水位。基于以上结果,为保证菜子湖仍能为越冬水鸟提供足够的栖息地,我们建议工程实施后菜子湖越冬期水位控制应不超过1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