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肿瘤转移及局部复发是造成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预后不良主要是由于缺乏适用范围较广的诊断标志分子造成的。探究乳腺癌发病、转移的分子机制,不但可以为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标志分子,也可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标,在理论及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cerebellar granule neurons,CNS)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代谢型GABAB受体是由GABAB1(GB1)和GABAB2(GB2)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GABAB受体可通过转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而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但其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GB1亚基存在14种以上的剪切异构体,其中GB1e只含胞外区,缺乏跨膜区及胞内区。与GB1a和GB1b相比,GB1e的转录产物在CNS中含量很低,但在外周组织及多种人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较高,提示GB1e在肿瘤细胞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关于GB1e生物学功能的报道。本论文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GB1e在9种人源乳腺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为探讨GB1e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功能,采用含有GB1e shRNA序列的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以获得GB1e表达水平敲低的细胞系,克隆形成实验和微球体形成实验结果表明GB1e促进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证明GB1e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在MCF-7细胞中过表达GB1e可抑制由低氧或EGFR/Her2抑制剂lapatinib诱导的细胞凋亡。这些结果说明GB1e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实验室已有结果表明,GB1e可与PTPN12、SEL1L及DAAM1等蛋白质相互作用,其中PTPN12属于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可抑制EGFR的活性,是乳腺癌的抑癌蛋白。为探究GB1e的分子作用机制,本论文对PTPN12蛋白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GB1e和EGFR都能与PTPN12相互作用,并且GB1e与PTPN12的结合能够竞争性地抑制EGFR与PTPN12的结合;此外,GB1e促进EGFR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但对ERK1/2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提示GB1e可能通过PTPN12调节EGFR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进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总之,本论文首次揭示GB1e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能够抑制由低氧或lapatinib诱导的细胞凋亡。PTPN12可能通过调节EGFR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而在GB1e诱导的生物学效应中发挥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GB1e作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新靶标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