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随着颅脑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近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同时医疗科学工作者对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过程的进一步探索、手术时机的掌握、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经验的积累,HICH病人的疗效和预后均较我国神经外科刚起步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其极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仍是长久以来困扰神经外科医师难题之一。本课题目的在于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比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等各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东营市人民医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5例。将样本随机分成两组:开颅血肿清除术组、锥颅血肿引流术组。从各种手术相关因素: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并以GOS评分(格拉斯格预后评分)作为近期预后指标,以ADL分级法(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作为远期预后指标。统计学分析釆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出血部位与预后:不同部位的脑出血患者其预后有明显差异(P<0.01)。出血部位为丘脑、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铸型患者,其残障率、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出血者。2.出血量对预后的影响:出血量>65ml较出血量<65ml其预后差,两者对比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3.GCS评分与预后:GCS评分为5-8分的患者中,预后良好的患者为4例,中残患者和重残患者共计16例,植物生存和死亡病例共计12例;GCS评分为9-12份患者,预后良好者为10例,中残患者36例,重残患者25例,无死亡病例;GCS评分为13-15分的患者中,预后良好的患者为36例,中残患者为16例,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经过比较分析:格拉斯格评分高者预后明显好,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4.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开颅组和引流组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指标GOS和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5.手术时机与预后:出血6小时之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0例,其中重残患者1例,1例植物性生存,无死亡病例。出血后6-24小时之间进行手术的患者共57例,其中重残患者为4例,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2例。出血后24-48小时之间进行手术的患者28例,预后良好为4例,中残13例,重残7例,植物性生存2例,死亡2例。出血48小时以后手术的20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9例,植物性生存3例,死亡3例。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知:HICH发病后,尽早手术有利于预后,且显著优于晚期手术(P<0.01)。结论1.术前患者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有着紧密联系,我们在临床上必须重视和强化对这些问题的预防和治疗,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2.及时的进行外科手术干预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键,手术方式要依据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量、出血部位个体化选择。3.超早期手术能够尽快解除血肿的压迫效应,减轻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从而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4.在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硬通道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可降低患者住院花费及减少住院天数,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