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具有生物靶向功能的生物素、水杨醛及其衍生物合成了11个生物素衍生物配体及1个无生物素衍生物配体,并以此与铜(II)盐反应合成了相应的12个金属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以及X-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体及相应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对不同细胞株的抑制率及IC50值,结果表明其在一些癌细胞及正常细胞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ICP-MS分别测定了在肝癌细胞(H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具有生物靶向功能的生物素、水杨醛及其衍生物合成了11个生物素衍生物配体及1个无生物素衍生物配体,并以此与铜(II)盐反应合成了相应的12个金属铜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以及X-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体及相应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对不同细胞株的抑制率及IC50值,结果表明其在一些癌细胞及正常细胞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ICP-MS分别测定了在肝癌细胞(Hep-G2)、正常肝细胞(HL-7702)、肺癌细胞(NCI-H460)、正常肺细胞(WI38)中配合物3/5/12累积情况,结果表明生物素衍生物配合物3/5在癌细胞中的累积量较大于在正常细胞中的积累量,而无生物素基团的配合物12却并未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这可能是由于在癌细胞无限增殖的过程中癌细胞膜表面过表达的SMVT蛋白增强了对维生素配合物的摄取,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及蛋白质印迹法初步探讨了配合物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机制。具体工作如下:一、本论文以生物素、水杨醛衍生物、吡啶-2-甲醛、2-羟基-1-萘甲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11个具有不同构效关系的生物素衍生物酰腙配体(L~1-L11),以乙酰肼与邻香草醛缩合反应合成了1个无生物素基团的乙酰肼邻香草醛酰腙配体(L12),基于这12个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12个金属铜配合物,分别为:[Cu(L~1)Cl O4]·H2O(1),[Cu(L~2)CH3OH]·NO3·H2O(2),[Cu(L~3)]·NO3·2H2O(3),[Cu(L~4)CH3OH]·NO3·3H2O(4),[Cu2(L~5)2C2H5OH]·2NO3(5),[Cu(L~6)]·NO3·H2O(6),[Cu(L~7)]·2C2H5OH(7),[Cu(L~8)NO3]·H2O(8),[Cu(L~9)NO3]·H2O(9),[Cu(L10)]·Cl O4(10),[Cu3(L11’)2Cl O4]·Cl O4(11),{[(L12)Cu2(μ-L12)(NO3)(CH3OH)0.3(H2O)0.7]·NO3}[Cu(L12)(NO3)(CH3OH)](12),通过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以及X-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体及相应配合物进行了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除配合物5为双核结构,11/12为三核结构,其余均为一维链状结构。二、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了所合成配体及配合物在近生理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的前提下,采用MTT法测定了对肝癌细胞、肺癌细胞等癌细胞的抑制率及IC50值,同时也测定了对正常肝细胞及正常肺细胞的毒性大小,结果表明,配合物1-11与配合物12相比,虽然配合物12对各癌细胞株都表现了优异的抗癌效果,但同时其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也是不可小觑的,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所合成的生物素衍生物铜配合物似乎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选择性,即对于癌细胞表现一定的活性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也较小,初步认为生物素基团的引入对细胞选择性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三、通过ICP-MS进一步测定了有无生物素基团对配合物在肝癌细胞(Hep-G2)、正常肝细胞(HL-7702)、肺癌细胞(NCI-H460)、正常肺细胞(WI38)中的累积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无生物素基团的配合物12在癌细胞及正常细胞中的累积量均较高,并未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令人惊讶的是,与肝癌及肺癌细胞相比,正常肝及肺细胞对带有生物素衍生物配合物表现出了相对较低的摄取,这可能与在癌细胞无限增殖过程中其表面过表达的SMVT蛋白可结合带有生物素基团配合物以增强其摄取而正常细胞却无过表达的SMVT蛋白有关。四、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记法及细胞形态学法初步探讨了活性较好的生物素衍生物配合物5/11对肝癌细胞(Hep-G2)相关凋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可显著诱导肝癌细胞(Hep-G2)发生凋亡并能影响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其总的可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是线粒体通路的激活:Bcl-2家族蛋白调控线粒体的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细胞色素C的释放,细胞色素C再与Apaf-1,Pro-Caspase-9相结合形成凋亡小体并激活下游的Caspase-9进而激活下游的Caspase-3,并发生相应的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其他文献
基于先导化合物的分子改造是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因其特殊的刚性平面结构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备受关注。以氨萘非特为代表的许多萘酰亚胺衍生物都进入了临床研究,但因毒副作用、溶解度和耐药性等问题未能上市。氨萘非特在体内易被N-乙酰转移酶2(NAT2)代谢成有毒衍生物N-乙酰基-氨萘非特是其产生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改造氨萘非特萘酰亚胺环的3位芳基胺可能是研究真正适合临床用药的分子
化疗以其独特的临床治疗效果,成为当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其严重的毒副性及其耐药性也限制了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广泛应用,尤其是为了克服临床上较为广泛使用的铂类药物的毒副性及耐药性,更多铂类和非铂类金属基化合物被合成与研究。但经近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未能成功研究获得有效克服铂类药物缺点的金属基化合物。研究证实,前药及纳米药物成为有效克服化疗药物毒副性等缺点的方法之一,尤其是自组装纳米化合物不仅具备一般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化石能源的严重消耗,从而进一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益恶劣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新能源来代替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是当务之急。此时,高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的锂硫电池孕育而生。然而,锂硫电池中的“穿梭效应”,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磷化物等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可是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被大量的消耗,这不仅严重的威胁到了未来人类的发展,而且随之也带来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因其污染小、无记忆效应、较高的能量密度等优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是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仍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成本高,容易热失控、容量低等,制约其在其他领
样品制备是分析复杂样品(如环境、生物、药物或食品样品)过程中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部分。当复杂样品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干扰物,或者目标分析物存在痕量或超痕量水平时,直接分析样品是不实际的,缺乏选择性和灵敏度较低。选择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消除干扰物质的影响,来提高分析方法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而且也可以预防损害分析仪器。磁固相萃取(MSPE)是一种创新型的固相萃取(SPE)技术,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受到相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成为时代大先生,需要教师不断强化师生对话实践。由发展对话关系、察觉对话需求、具象对话事件、明确对话问题、创设对话环境、寻找对话证据、达成对话共识、优化对话体验等环节构成的应和师生对话路径,注重师生对话元素的“一唱一和,相互呼应”,具有双向考量、闭环设计、动态调控等特质,突出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开展秉持善意和敬畏的理性探问,建立师生生命关联,以一种直觉的、审美的和意义的对话方式
目前,多孔型金属-有机配合物因其具有可调的孔径、大的比表面积、多样化的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离子通道、催化、化学传感和药物传递等不同领域。因此,研究合成出高性能和多功能性的多孔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有机配体二(3-(2-吡啶基)-(5-1H-1,2,4-三氮唑基))甲烷、联(5-乙酰氨基-4H-1,2,4-三氮唑)和二(4-乙酰氨基)-(5-1H-1,2,4-三氮唑基))甲烷为原料与系
癌症是导致全球人类非正常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早期发现癌症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死亡率并挽救生命。肿瘤生物标志物涵盖广泛的生物分子,其包括核酸、蛋白质、蛋白激酶、糖、小代谢物甚至于整个肿瘤细胞,这些生物分子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风险评估、筛选、鉴别诊断、预后的判定、对治疗的响应预测以及疾病进展的监控等方面。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的所有阶段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科学家们已经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探索用于检测疾病早期症兆的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对环境无污染、工作温度范围广、比能量高、使用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工具、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引起国内外研究者极大关注。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存储与转换日益受到重视。因此,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动力电池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势在必行。
以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引入一些活性的官能团,增加药物的选择性或者生物利用度,提高某些药理活性,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醇提法提取配体白花丹素PLN(5-羟基-2-甲基-1,4-萘醌),并以其为原料,进行溴代反应,引入3个溴原子,得新配体3,6,8-三溴白花丹素(P1),以PLN和P1为配体,通过溶液法合成得到Ru(Ⅱ)、Cu(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