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亚各国穆斯林族群冲突问题在过去几十年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近些年以来,作为少数族群的穆斯林群体不断地要求在政治和文化上获得更多的参与权和自治权,这无疑对东南亚各国的社会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方面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在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冲突案例中,中央政府给予在穆斯林群体一定的自治权后,有效地缓解了穆斯林族群冲突。然而,菲律宾南部的摩洛穆斯林冲突问题仍是至今尚未解决的少数族裔分离难题。菲律宾摩洛穆斯林分离运动或者说冲突问题的特殊性在于菲律宾是一个天主教主体的国家,一方面只占8%数量的穆斯林群体难以获得占85%以上数量的天主教群体的认同,另一方面冲突的持续和反复反映了矛盾的复杂。因此,本文所要分析和探究的是摩洛穆斯林的冲突问题缘何发起,以及冲突是否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于解决。本文试图以文化主义的视角切入,针对菲律宾摩洛穆斯林族群和天主教群体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冲突产生的原因;针对菲律宾不同时期天主教主体政府,主要是马科斯政府和拉莫斯政府之间,关于对待摩洛穆斯林问题上的政策比较,讨论冲突调节的可能性、如何调节,以及文化在其中扮演的关键性力量。菲律宾摩洛穆斯林和主体民族天主教之间的冲突有深远的历史烙印,从殖民时期到后殖民时期,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以宗教上的差异作为冲突的表现形式贯穿始终,整合政策中体现的在法律、土地和教育上的观念不同,说明了文化差异塑造了文化认同,逐步形成族群认同并进一步导致冲突的扩大和升级,但并不是冲突的根本原因。文化差异背后的政治权利是关键,作为少数族群的摩洛穆斯林在政治权利上受到区别对待,在社会认同上受到歧视和偏见。究其原因,一方面穆斯林的敌对身份成为巩固天主教团结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穆斯林族群通过宗教认同团结本就少数的族群力量。文化在政治形态中成为工具性的话语资源出现,而摩洛穆斯林的斗争最终是指向文化权利,即社会平等的获取和政治身份的认同。文化差异背后的冲突如何调节,通过比较马科斯政府和拉莫斯政府的政策导向,我们知道族群认同已经被构建和存在,如何去化解族群认同与不同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关键点在于构建凌驾于族群认同之上的国家认同,而理解和尊重文化上的差异对于缓解冲突能够提供重要支持。对于族群间的关系,要么融合,要么分离,即存在同化和多元化的区别。菲律宾在历史上就有被西班牙殖民政府和美国殖民政府同化的痕迹,而殖民后菲律宾天主教政府潜移默化中采用的也是同化政策来构建族群关系,构建国家认同。从同化的阶段论来看,马科斯政府具有文化同化的倾向,是一种粗暴的方式对待穆斯林族群;拉莫斯政府在结构同化上做了更多努力,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因此,文化差异在认同中扮演关键性因素,政治冲突中的文化主义视角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文化和政治变迁的关系具有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