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认同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不断延续、向前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由56个不同民族、国土面积多达960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一亿的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怎样对国民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但由于中华民族认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存在着时强时弱、时分时合的动态发展过程。又由于中国是一个领土相对完整、各民族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客观上就形成了“一体”的大局;加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民族认同的“多元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客观、具体、全面地总结民族认同的“多元一体”格局对中华民族认同产生的时代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积极的条件去克服消极因素,最终从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上升转化为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现实告诉我们,加强中华民族认同能有效提高群众的整体意识,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虽然党和国家施行优惠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地区的生存状况,加之时代的变迁让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增进了各民族的互信,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睦,但是对于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还有待时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抛弃狭隘的个体民族主义去构建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促进民族统一与实现民族平等,达到政治、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而目前我国对这些理论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总体来说还比较零散、不具体。鉴于此,作者将以中华民族认同理论的建构为出发点和侧重点,从社会历史学、社会政治学,以及马列主义思想为依据,把历史发展、社会认知联合起来做为研究中华民族认同的理论参考,在民族认同“多元一体”的条件下对中华民族认同建构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除绪论和结论之外,主要还包括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对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进而讨论了中华民族认同的特点和层次性。其次,分析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间密切的联系。最后分析了中华民族认同的作用。第二章根据概念、结合实际,对中华民族认同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对影响中华民族认同的因素进行分析,如地理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收入以及社会因素等。第三章分析总结出,我国在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教育方面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减少不利因素的制约。第四章指出加强中华民族认同建设的途径。即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均衡政策权益分配等手段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进一步加快中华民族认同的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由于提高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利用文化教育的培养方式为参照,从培养民众的爱国热情、感恩之心为突破口,进行普世教育。利用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和经济投入,用实际行动来促进广大群众形成正确的民族认同意识,从而最终上升到中华民族认同这个大局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