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在静息/亚极量递增负荷下,利用心功能、血液、体成分指标预测大学生VO2max的数学模型,为健康水平评估,训练效果评价提供一种安全、简便、准确的医务监督方法,避免极限强度运动时的心血管意外风险;也为NICOM无创心排量和血流动力学技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北京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共266人(男134人,女132人),按照人群分类标准将受试者分为经常锻炼组(男103人,女61人)和不经常锻炼组(男31人,女71人)。对受试者进行血液和体成分测验、静息状态和递增负荷运动下的NICOM心排量测试和最大摄氧量测试。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试验结果的产生提供数据支持。对所有测得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并且进行正态性分析,不服从正态分析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H检验四组组间差异,分别存在性别差异和锻炼差异的两组数据比较指标之间的差异,用非参数检验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线性和非线性相关。去掉不存在线性相关的指标,对剩下的指标采用偏相关控制共同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进一步筛选与最大摄氧量相关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从众多体成分指标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指标。最后筛选出适合进入模型预测的变量,对所选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最后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最终建立基于安静心功能预测最大摄氧量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1、不同锻炼背景下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安静CO、HR、SV、SVI、TFC、SBP、CP这些心功能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常锻炼组安静CO、SV、SVI、TFC、CP均高于不经常锻炼组,而安静HR、SBP低于不经常锻炼组,男女结果一致。2、不同锻炼背景下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RBC、HGB、HCT、MCV、MCH这些血液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常锻炼组RBC、HGB、HCT、T均高于不经常锻炼组,MCV和MCH低于不经常锻炼组。3、不同锻炼背景下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上肢、大腿、躯干、上身、下身、全身组织和区域的脂肪百分比、大腿和下身脂肪(kg)、上肢、大腿、躯干、上身、下身、全身肌肉质量这些体成分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常锻炼组大腿、下身脂肪、上肢、大腿、躯干、上身、下身、全身肌肉质量均高于不经常锻炼组,上肢、大腿、躯干、上身、下身、全身组织和区域的脂肪百分比均低于不经常锻炼组,男女结果一致。4、对所有指标和最大摄氧量进行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后,将具有线性相关的指标,控制性别、是否锻炼、BMI三个因素的影响之后,进一步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安静心功能指标CO、SV、SVI、CP,血液指标RBC、HGB、HCT、MCV、MCH、T,体成分指标上肢、大腿、躯干、上身、下身、全身的肌肉质量与最大摄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HR、SBP、上肢、大腿、躯干、上身、下身、全身组织和区域的脂肪百分比都与最大摄氧量呈显著负相关。5、对与最大摄氧量有相关性的体成分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主成分提取法、最大方差旋转法,筛选出全身区域(%脂肪)、大腿脂肪(kg)、全身肌肉(kg)、大腿肌肉(kg)、上身区域脂肪(%)共五个指标能很好代表大学生体成分水平。6、以上五个体成分指标,再加上与最大摄氧量有显著相关性的心功能、血液指标、以及是否经常锻炼因素、性别和BMI共18个指标进入多元线性回归的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得出最具代表性和拟合优度最优的回归方程:(?)VO2max=-0.316+0.251*BMI+0.290*性别+0.094*是否经常锻炼-0.027*全身区域(%脂肪)+0.118*CO-0.006*SBP+0.005*HGB(R2=0.803,p<0.01;性别(男=1,女=0),是否经常锻炼(经常锻炼=1,不经常锻炼=0))研究结论1、经常参加锻炼的大学生,心功能、血液载氧能力、体成分肌肉和脂肪比例都优于不经常锻炼大学生。2、纠正其他因素后,安静心输出量(CO)、血红蛋白(HGB)与VO2max成正相关;全身脂肪百分比与VO2max成负相关。3、综合考虑心脏泵血功能、血液载氧能力、以及身体成分的影响因素,建立的预测VO2max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检验较好,能够很好的预测我国大学生最大摄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