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0%左右。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变化,屈颈机遇的增加,颈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对社会经济也产生很大影响,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现代病。
手法治疗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因此,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并发挥中医手法优势,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推拿手法疗效、作用机理及相关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导师孙树椿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年,长期从事脊柱疾病的研究,尤其对颈椎病有深刻的认识,并在手法治疗上累积了丰富经验。
本课题通过研究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红外热像图记录手法治疗前后颈肩肌群体表温改变和手法前后颈椎活动范围的变化等三方面,探讨了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和疗效特点,丰富了颈椎病的治疗内涵。
本文选择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全部62个病例,均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及望京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时间从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
一般资料:研究病例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38.32岁。颈椎病病程多在1~3年左右。发病时间最长6年,最短6个月,平均为2.5年。以颈痛、眩晕、恶心欲呕、棘旁压痛、颈肌痉挛、肩臂麻痛、前臂麻痛、耳鸣为常见症状和体征。颈椎病X线中以颈椎曲度变直或反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本文研究了中医学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病例排除标准;治疗方法及观察方法。
实验使用颈椎ROM改良角度测量仪一个,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生物力学研究室提供。测试地点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门诊及望京医院门诊部。环境安静,无噪音。具体测量方法即受试者端坐,双眼平视,双上肢自然垂放体侧。医者将ROM角度测量仪给受试者戴上,按前屈后伸、左右平旋、左右侧屈、类似旋幅及类似侧屈进行测量。在手法及颈椎功能操前后各一次。测量完毕后,进行数据统计。手法及颈椎功能操治疗前后,颈椎前屈后伸、左右旋幅及左右侧屈情况。
观察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范围(ROM)改善情况,主要有前屈后伸、左右旋幅及左右侧屈。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ROM改善情况1两组治疗前后前驱后伸改善情况,两组经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均得到改善(P<0.01),治疗组颈椎前屈后伸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左右旋幅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右旋幅均得到改善情况(P<0.01)。治疗组对颈椎左右旋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治疗前后左右侧屈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左右侧屈情况均得到改善(P<0.01)。但治疗组颈椎左右侧屈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实验结果证明,手法具有调整颈椎生理活动范围,调整颈椎的机械性紊乱,重整错位的结构,改善颈椎失稳的作用;颈曲重建在颈椎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