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系统中评分预测方法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系统中的评分预测功能是指通过已知的用户历史评分记录来预测未知的用户评分值,它可以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旅游、社交等领域,具有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但是,现有的评分预测模型面临着缺少标注评分数据、长尾分布等问题,导致预测精度低下,难以满足推荐系统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评分预测性能、保障预测精度,是现今评分预测模型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利用表示学习改进协同过滤、对全域项目特征进行鲁棒性预测、融合社交信任和稀疏编码器模型的预测以及利用评分知识的迁移实现跨域预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针对协同过滤算法面临的数据稀疏以及难以提取交互评分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实体共现深度表征学习的协同过滤评分预测方法以及融合全局化和局域化评分深度表征学习的协同过滤评分预测方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中词共现原理,分别从实体共现和实体评分两个角度提取交互评分的语义信息;并通过对实体及评分共现矩阵的分解来表示其嵌入特征,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神经网络训练模型,从而刻画和预测用户评分值。其次,针对现有评分预测方法自身的局部性缺陷以及弱鲁棒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性约束的全域项目评分预测方法。数据样本中的异常点对评分预测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方法首先提出一种鲁棒性约束策略来剔除评分样本中的异常噪点,避免异常因子对预测结果带来的偏差性影响。根据项目间的差异化特征,提出项目差异权重和补偿系数来改进评分基准预测器,从而更好地学习项目特征和用户偏好,做出最终预测。再次,针对传统评分预测模型推荐方式单一以及预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信任嵌套和深度编码学习的评分预测方法。通过挖掘和提取用户社交信任邻居的评分信息,获取多源评分数据来刻画用户偏好,并将其融入和嵌套到矩阵分解模型中。基于获取到的多源评分数据,将正则化和稀疏化约束项添加到构建的深度稀疏编码模型中,进而实现评分预测结果。然后,针对评分预测系统内在的数据稀疏以及跨域预测系统存在的异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重叠实体潜在特征迁移的跨域评分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跨域矩阵分解来提取实体潜在特征,并利用对抗网络原理来对齐源域和目标域中的用户实体潜在特征。基于对齐后的用户特征,调整并对齐跨域间的项目特征。另外,设计了一种N步跨域随机游走算法,从而构建跨域用户关系图,并计算跨域用户相似度。依据获取到的相似度,提出了基于相似度约束的跨域评分预测模型。最后,为了评价本文提出的评分预测方法的性能,在Epinions和Movie Lens 25M数据集上进行多种评分预测模型的对比实验,并通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准确率、召回率以及收敛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其他文献
过去十多年的互联网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满足各种消费需求,而从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及的“互联网+”成为热门话题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在消费者市场
1930年创刊的《骆驼草》是一份综合性的纯文学刊物,周刊以散文创作为主,因此《骆驼草》周刊中的散文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骆驼草》周刊的出现迅速汇集了一批以周作人为核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改革,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从单一地依靠政府拨款逐渐向多元化来源转变。社会捐赠作为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国别与区域治理逐渐走向全球治理。为了更好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治理问题,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
具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在医药、材料等领域中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不对称催化科学的蓬勃发展。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结构单元广泛地存在于生物活性物质和天然产物中,并且也
我国目前关于危机处置、危机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府与外部力量的协同,对政府内部跨部门协同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现阶段我国危机处置政府部门协同的困境出发,提出
城市文明的发展常常会带来经济财富增加、人生存境遇的改善、社会的持续进步。但现代人环顾四周,在感受到现代化带来身心喜悦的同时,却不断受到各种风险的威胁。城市作为现代
为积极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压力,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也先后建立了涵盖产业
从1986年9月上海静安证券业务部正式开业至今,中国股票市场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逐步从一个“没有规矩的赌场”完善进化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
从2001年9月第一只公募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至今,我国投资人接触开放式基金已有超过15年的历史,尤其在2006年-2007年大牛市中,中国基金投资人对于公募基金产生了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