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聚合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构建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46次 | 上传用户:de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楝(Melia azedarach L.)为速生、多功能可综合利用的乡土树种,是高效、低毒的广谱植物源农药之一;呈连续的星点状分布,资源分散,破坏严重。对现有苦楝乡土野生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及遗传多样性测定评价,为科学合理保护苦楝种质资源、遗传改良、筛选优异种质进行“林-药”一体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生物农药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国内外首次在苦楝物候区划与物候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苦楝散生点状分布特性,依据散生树种聚群理论与实验模式,在苦楝全分布区中分层抽取24 个群体及其729个个体。按照群体间、群体内个体间两个层次,采集单果及叶片材料,进行了表型多样性、梯度变异及表型区划的研究;在苦楝表型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层抽取8 个苦楝群体,每群体30 个个体进行了DNA 分子标记(AFLP)遗传多样性研究;同步进行苦楝子代苗期性状多样性研究;并对表型、DNA 分子标记(AFLP)以及子代苗期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了耦合研究;构建出苦楝核心种质保存的样本策略,提出了苦楝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并营建了苦楝多点异地保存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苦楝物候区划与物候多样性的研究对中国苦楝全分布区的70个气象观测点的8 a(1994-2002)物候观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评价,跟进应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等方法,将苦楝全分布区划分为11 个物候区;对每个物候区进行物候多样性分析以及物候多样性梯度分析等,研究提出苦楝物候多样性梯度变异与特征,为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生态遗传依据与内容,也为苦楝种子区划和种苗调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2 表型多样性研究⑴苦楝表型多样性极其丰富。方差分析表明苦楝6 组18 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α=0.01);叶片、单果、单果种子数、核果、种子、千粒重6 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是24.59%、13.24%、16.82%、11.52%、11.5%、26.96%,平均为15.95%;群体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4.01%;12 个表型性状的重复力平均值为0.50;表型分化系数群体间(54.47%)大于群体内(45.53%)。⑵将5 个地理气候因子及对应的苦楝18 个表型性状因子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第一典范变量的特征根为0.9979(0.01 水平极显著),占全部特征根的78%;跟进主成分分析将二元坐标降为1 维数据轴,即表型性状梯度值,苦楝表型性状具很强的东北-西南地理梯度变异模式特点。用通径分析揭示出各表型性状对表型性状梯度值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侧面证实了繁殖器官性状稳中求变的事实。⑶对18 个苦楝表型性状,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全分布苦楝表型多样性划分为五个大区及十个亚区,对各群体内个体所在表型区进行了回判检验,证明区划结果可靠性达93.8%。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数据库和网络架构,开发自动监控抗生素合理应用系统以及考察其在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军卫一号"的医院信息系统
路在他们脚下延伸重庆市綦江县郭扶镇转农村党支部带领群众修公路纪实重庆刘泽安在重庆市綦江县郭扶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学黔江,近学转农”。远学黔江干部“宁愿苦干、不愿
2019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综合学术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国内外各知名大学、省市区教研室、出版社杂志社、中学等600余家单位,1200余位专
新“两步走”战略作为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国家未来发展作出的新设计,是对建国以来“两步走”“三步走”及新“三步走”战略的完善和提升,是对过去侧重于经济富强到兼
目前数字电视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逐步推广,数字电视丰富的内容、众多实用的功能以及海量的可供交互点播的影视节目逐步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和欢迎,各运营商通过数字电视的推广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由于矿热炉内部工况变化的随机性,电极与矿料放电拉弧经常处于动态起伏状态。使短网存在大量的谐波电流和功率因数品质偏低等严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分解、倍频变换
“概念”一词具有语义和思维的双重含义。如今数学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语言意义的传授与获得,忽略其作为思维形式的生成性。概念的生成过程包括:感知中的意义生成;意义间的关联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对新闻评论阅读的需求和期待越来越高。网络评论文章作为继传统新闻评论后的又一媒
延长洪水预报的时间和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是减少中小流域洪灾损失最有效的非工程措施。该文选择广东山区和沿海的局部暴雨地区,采用三水源新安江模型、相关图、谢尔曼单位线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