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和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cm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和新生血管的防治效果。 方法 1.Wistar大鼠60只(60眼),随机分2组,每组30只,组1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组2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进行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对植片进行临床排斥评价、组织学检查,并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受体鼠对于供体(SD)鼠和第三系(BN)鼠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 2.Wistar大鼠68只(68眼),随机分4组,每组17只,以SD大鼠为供体制备角膜移植实验模型。组1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组2、3、4为SD-Wistar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灌胃给药,组1和组2给予空白液,组3和组4分别给予RAPA(3mg/kg·d)和CsA(10mg/kg·d),自手术当日始,连续用药12d,记录植片情况和发生排斥反应时间,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各组植片的存活率,并对观察期内各组植片的新生血管指数进行比较。术后14d,对各组植片进行组织学检查。 3.SD大鼠60只(60眼),随机分3组,每组20只,采用角膜基质缝线法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缝线后球旁注射给药,组1:0.1ml不含RAPA的空白液;组2:RAPA 0.1ml(1mg/ml);组3:地塞米松0.1ml(2mg/ml)。自手术当日起,每3天给药一次,连续用药14d。术后7d、10d、13d拍摄角膜照片,应用图象分析软件IPP4.5计算并比较新生血管与角膜面积的比值。术后7d、13d进行组织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缝线后不同时间点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 结果 1.术后9~14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均发生了排斥反应,而自体移植组植片保持透明。术后16d,异体移植组病理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和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核吞噬细胞浸润。术后14d,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证实同种异体移植组对于供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 2.比较各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MST),同种异体移植组MST为n.oo士1.51d,RAPA组MST为36.13士14.86d,两组植片存活率比较,RAPA组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明显延迟(P<0.05);比较RAPA组与CsA组植片存活率,两种治疗的抗排斥作用相近(P>0 .05),但RAPA组术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明显迟缓。组织学检查证实,RAPA组术后14d角膜植片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 3.比较各时间点新生血管占角膜面积的比值,与对照组相比,RAPA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明显迟缓(P<0 .05);RA队组与DEX组比较,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9),两种治疗对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相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以组角膜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 结论 1.本实验所用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模型排斥率高,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为排斥反应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2.RAPA能够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的发生和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形成。 3.局部应用RAPA能够延缓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和VEGF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正常胆管和胆管癌组织的表达,研究两者表达、定位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β-连环蛋白、细胞
学位
目的:研究Tc-氮-二(N-乙氧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Tc-N(NOEt)]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评价Tc-N(NOEt)在肝脏肿瘤小鼠模型显像中的临床价值,并与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Tc-MIBI
目的研究丁内酯-I(BL-I)对昆明系小白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发育能力及超微结构、染色质构型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将小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用含有不同浓度BLI(0、6.25
目的:杏龙平喘方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方剂,对于预防重症过敏性哮喘发作(哮证中之寒哮)和治疗轻症过敏性哮喘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开发该中药方剂,使其作用机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