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Au24+和Au53+离子碰撞氦原子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a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四体扭曲波(4DW)模型计算了入射能量为2MeV/amu和100MeV/amu裸碳(C6+)离子和3.6MeV/amu AuQ+(Q=24,53)离子碰撞氦(He)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FDCS),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数据和其他理论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入射能量为2MeV/amu的情况下,4DW结果与实验测量在形状和大小上都符合的很好。对于100MeV/amu的情况,散射平面4DW结果在中小动量转移时与实验测量符合的很好,然而在大动量转移和垂直平面条件下4DW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对于Au24+和Au53+离子碰撞He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4DW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实验测量呈现出独特的向前的峰结构,然而在理论结果中却没有产生这种结构。文中还分析了100MeV/amu情况下各种散射振幅对全微分截面的贡献,研究发现这些振幅的权重影响着全微分截面的结构。此外还研究了散射离子与敲出电子、散射离子与靶核之间的相互作对FDCS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放电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平衡、磁流体稳定性和输运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物理问题的分析和模拟必然需要自洽的整合各种物理过程,比如等离子体平衡、输
海洋环境下的大气光学湍流效应严重制约着海洋场景下光学遥感成像、自由空间光通信以及激光大气传输等光电工程性能的发挥。精准地评估光学湍流效应的影响程度依赖于湍流信息
钙钛矿结构的锶掺杂铬酸镧氧化物(La_(1-x)Sr_xCrO_3,LSCO)具有结构稳定、容纳缺陷、导电性、一定光学透过率等优良的物理特性。在很多领域广泛应用,如: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传感器、高温设备等。随着传统硅电子器件面临问题的凸显,La_(1-x)Sr_xCrO_3作为p型半导体氧化物在电子器件(存储、p-n结、CMOS、场效应管、开关电路等)构建上具有一定的价值。面对目前p型半导体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