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财务和产业组织的交叉融合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领域。2013年《中国风电、光伏行业坏规则中疯长--陷集体性“误判”》表明认识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很重要的,现实中某些行业存在貌似繁荣的假象,政府主体和企业主体可能缺乏对行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系统的认识,导致其存在误判现象。集体性的“误判”带来某些行业的债务率不合理,最终影响了主体的价值创造,如2013年《尚德电力资产负债率高达81%-首富施正荣变负翁》表明尚德电力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1.8%,尚德市值已从上市之初的49.22亿美元跌到1.49亿美元;2013年《赛维负债率破100%-20亿美元债务到期濒临破产》表明江西赛维LDK太阳能的总负债54.18亿美元,已超过52.75亿美元的总资产,背负逾20亿美元的短期债务。不同行业发展阶段在公司行为中产生了重要作用,认识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有益的。融资行为是公司资金运营的重要方面,债务融资尤其关键,其有效配置是公司绩效产生的重要渠道之一。存在行业效应作用于公司的债务融资行为,影响债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对价值创造产生效应的内在机理,但现有文献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探寻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本文研究路径是分析我国制度环境(如市场化进程、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中央控股和地方控股、股权分置改革等)下行业周期对债务融资结构、债务资本成本和债务代理成本的效应,以期发现行业周期作用于价值创造的内在理论机理。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标和意义,确立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阐述了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然后对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进行溯源,相关的重要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分析和述评,为论文进一步分析奠定了理论和文献基础。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和手工收集资料对行业生命周期进行测度,同时实证分析不同行业周期对债务内部结构、债务资本成本和债务代理成本的效应,体现出行业周期对于债务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运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单阶段或两阶段模型对研究主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理论与实证主要发现以下结论:(1)第五章通过分析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制度环境等理论和制度因素在债务结构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成长期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相对更低,衰退期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相对更高;在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成长期行业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越显著。资产负债率一定情况下,相比于非成长期行业,成长期行业的债务期限更长。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公司长期债务比例更低。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行业特征对债务期限的影响越显著。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更能获取债务资源以及获取债务的期限更长。本文同时还对我国公司终极控制人差异、股权分置改革和货币政策变化做进一步分析:越是中央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债务率更高、债务期限更长,中央控股比地方控股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债务资源。行业效应在地方控股上市公司中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中更显著。在非成长性行业中中央控股和地方控股的差异具有显著的效应。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债务融资比例增加,股权融资偏好下降,债务融资上升,但在债务融资中,长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率下降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行业特征更显著,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市场化程度分组下的差异并不明显。货币政策处于紧缩时,贷款利率越高,长期债务比例越低,融资成本的提高降低了对长期债务的获取,此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更加明显。研究从行业的层面一定程度上支持了 Diamond(1991a)、Flannery(1986)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的清算风险等假说。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我国特殊制度环境下不同行业周期对债务融资结构的效应。(2)第六章分析不同行业周期对债务来源存在效应,在商业信用的融资相对优势假说和信贷配给假说等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多种计量模型研究发现:相比于成熟期和衰退期行业,成长期行业的商业信用比例更低;商业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债权债务契约,组织之间信用可靠性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比越低的地区更高,所以高地区的公司其商业信用比例可能也越高;在资产负债率一定情况下,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存在替代效应;依据商业信用融资相对优势假说,相比于成熟期和衰退期行业,成长期行业缓解了银行贷款对商业信用替代效应;银行资源存在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公司加剧了银行贷款对商业信用替代效应;相对于企业成长性特征,行业特征对债务来源的影响效应更大。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商业信用比例增加,另外行业效应在改革之后的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地区更显著。研究有助于理解不同行业周期对债务来源存在效应的理论机理。(3)第七章分析行业周期作用于债务资本成本。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Petersen and Rajan,1994),清算风险较高的公司会尽量选择期限较长的债务,但面临着贷款利率比较高的风险(Diamond,1991a)等理论分析,通过两阶段模型发现:相比于非成长性行业,成长性行业的利息率更高,债务资本成本更大;相比于非成熟性行业,成熟性行业的利息率更低,债务资本成本更小;衰退期行业的利息率偏高。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行业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市场化更低的地区政府干预可能成为行业特征发挥效用的替代机制。越是国有企业贷款利率更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产权性质特征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越是中央控股的上市公司其贷款利息更低,中央控股比的地方控股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贷款优惠。行业效应在地方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中更显著。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债务资本成本呈现增加的趋势,越是成长性行业其债务资本成本越高,越是成熟性行业其债务资本成本越低,而在改革之前并不显著,行业特征在改革后更加明显。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产权性质仍然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是国有企业其贷款成本更低。货币紧缩时期,经济形式比较低迷,行业特征的效应更加明显,而在货币政策比较宽松时期,行业特征的效应并不明显,反而产权性质的效应更大,产权性质效应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行业特征效应,更能发挥资源配置的效应。(4)第八章对不同行业周期影响债务代理成本进行了理论分析,不同行业发展阶段信息不对称存在差异,信息不对称下委托代理问题可能导致资产替代或投资不足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有损于公司的整体价值(Jensen and Meckling,1976;Myers,1977),结合 Stiglitz and Weiss(1981)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的信贷配给假说等理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越是成长性行业,其投资风险性更大,资产替代现象越严重;而成熟期和衰退期其变异系数更小,资产替代现象相对不严重。市场化程度越高,其投资风险性越小,资产替代现象越不严重;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行业特征比较明显。成长性行业与投资不足正相关,投资不足问题越严重,债务代理成本更高;而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投资不足问题较少,债务代理成本相对较低。市场化程度越高,投资不足问题越不严重;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行业特征还是比较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投资风险性降低、资产替代行为减少;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贷款利率越高、资产替代行为越低,而在货币政策相对宽松时期则相反。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投资不足现象减少,债务代理成本降低;货币政策紧缩时期,投资不足问题较轻,对债权人的侵害更小。本文明晰了行业周期效应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具有重要性,实现路径之一是行业周期效应作用于债务融资行为,体现其价值效应,现实中各会计主体应该重视不同行业的债务资源优化配置,以期能够更好的实现价值最大化。本文发现成长性较好的行业其债务率不能够太高,债务期限也不能过短,针对于前述案例尚德电力和赛维LDK太阳能等集体性的“误判”带来某些行业的债务率不合理现象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从行业层面的证据一定程度上支持了 Stiglitz and Weiss(1981)、Diamond(1991a)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的信贷风险和清算风险假说,同时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拓展了行业周期、债务内部结构、债务资本成本和债务代理成本等方面的文献。本文通过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丰富了生命周期演化论下不同行业发展阶段作用于债务融资行为的效应机理和理论依据,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战略管理能够作为连接中观行业与微观债务融资行为的理论依据。理论分析基础上还得出一系列的研究结论和启示,当然研究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之,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是对研究主题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