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在美国已有三十多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想让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尚需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创造出适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具有东方文化特点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流程。本课题重点探讨探究性学习的理论构想及教学流程的构建,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当代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及实践主要包括: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与教师,探究性学习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本研究认为学生的天性在于探究,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生的学习需要探究,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究,因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便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界定了探究性学习的涵义,分析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1)问题性,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开端,而且以问题为中心,以提出新问题作为探究的结束;(2)主体性,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3)互动性,探究性学习注重开发生生互动中的人力资源,有效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4)体验性,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全员参与,可以获得教学内容、学习策略及方法、元认知的体验。本研究提出探究性学习包括问题、假设与证据、解释与评价的三个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其中假设与证据之间、解释与评价之间的次序可以灵活调整。并在学生学习环节的基础上构建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教学,互动探究——启发引导,整合拓展”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基本流程。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知识特点、教学条件等的差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又在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多种变式操作。根据各环节教师是否给予指导,产生了由“定向探究”到“自由探究”的六种水平。根据环节的多少,又可以把探究性学习分为“完全的探究”和“部分的探究”。正是由于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存在多种变式操作,因而才能保证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这也正是探究性学习具有强大生命力以及实用性与适用性之所在。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本研究将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定位在每单元、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处,并根据不同教材内容而设计成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案例,它们分别侧重于探究性学习不同能力的培养。本研究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讨论其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学生的访谈材料的整理,对学生言谈行为的观察,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小论文的收集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事实证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负性负担减轻了,主观上更愿意上课了,但同时也感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而学生感觉学习化学轻松、有兴趣,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得到了全面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