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源与环境也面临重大的问题,资源与环境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应该控制在一定的的生态承载力供给范围之内,因此,研究区域生态承载力的供给情况、变化趋势以及空间格局分布,建立基于生态承载力基础上的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政策,确保人类生存环境健康和谐,具有很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方法,利用RS、GIS空间技术和手段,从图斑、县、市三级不同空间尺度对1990年、2000年、2005年至2010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的供给进行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560gha/cap,其中,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5875gha/cap、0.4799gha/cap、0.4591gha/cap、0.8666gha/cap。(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呈波动变化。从1990年到2010年20年间总体趋势是,耕地面积增加97.28km2,林地面积减少527.65km2,草地面积增加197.36km2,水域面积增加6.30km2,建设用地面积面积增加336.99km2.(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0年的0.7267gha/cap,到201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到0.5560gha/cap,20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0.1707gha/cap。从1990年到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构成比较稳定,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占有比重从大到小依次是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其中,耕地所占比例的变化范围为55.54%-57.56%,林地所占比例的变化范围34.19%-36.91%,建设用地所占比例的变化范围6.44%-7.70%,水域所占比例的变化范围0.30%-0.33%,草地所占比例的变化范围0.55%-0.58%。(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地带性分布与局地性分布相符合的分布格局。整体以两大山脉大明山和十万大山为分隔带,两大山脉两侧生态承载力较高。各市内部生态承载力供给也呈不均匀分布,其中,南宁市南部和中部、北海市南部、钦州市西南部、防城港市东南部生态承载力较高,其他地区的则较低。(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在维持主体相对稳定的同时,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承载力转移较为频繁,而且转移方向以及转移趋势各有不同。其中南宁市城区和沿海地区的转移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