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已经成为很多学科重要科研方向。国家也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政策,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对于文化及文化产业做了重要论述,确立了文化产业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山西省也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2008年《山西省服务业“十一五”时期发展大纲》指明要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省两大重点领域之一,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2010年12月,山西省被批准成为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11月山西省委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强省的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在我省发展中的地位被进一步提升,成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地带。但是山西省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发展水平也没有一些先进省市高。当前这种各个省市都争先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局面,差异化发展就成为了一条必走之路。面对这样的形势,本文研究山西文化产业的差异化生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遵循了研究规律,引言从研究背景和选题的意义入手并且阐述了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解释了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的相关概念和文化产业理论在西方相关研究的历史和成果,为之后的分析打下理论根基;第二章,从成就和问题两方面分析了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期在现实的基础上谋求差异化发展路线;第三章,首先阐述了笔者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道路即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着重借力民营资本的差异化发展,并从山西省的文化产业现实出发分析了这种差异化发展可能性和必要性;第四章,从全国的视野分析了国内发展势头良好的三种省域发展模式,同时证明了这三种模式并不适合山西省的现实情况,并从分行业的角度上给主要的行业分析了发展策略,最后提出了保障本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本文从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不具备目前文化产业发达省市发展模式所需的资源和条件,与此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模仿是走不通的,需要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