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44-3p/BCL6轴对脑胶质瘤细胞活性和侵袭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颅内肿瘤。因其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特点,手术难以彻底全切,即使予以现有的标准方式治疗,患者预后仍不理想,为此迫切需要寻找脑胶质瘤侵袭与进展的关键靶点。研究显示mi RNAs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细胞增殖、转移、侵袭、血管生成和耐药性发挥重要作用,加之Mi R-144-3p在多种肿瘤侵袭和进展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本研究拟探讨Mi R-144-3p/BCL6轴在脑胶质瘤侵袭与进展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qPCR、western blot技术研究MiR-144-3p、BCL6在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差异。通过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及CCLE数据库分析BCL6在不同肿瘤中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通过CGGA数据库分析BCL6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BCL6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通过STRING及GEPIA2数据库分析与BCL6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脑胶质瘤中mi R-144-3p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BCL6是否为Mi R-144-3p的靶基因。使用mi R-144-3p模拟物转染脑胶质瘤细胞后,检测细胞中BCL6表达的变化。CCK-8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研究mi R-144-3p上调后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活力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将U251细胞中mi R-144-3p过表达并与BCL6质粒共转染,采用western blot、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共转染后BCL6表达的变化、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细胞侵袭能力变化。裸鼠体内过表达mi R-144-3p或敲除BCL6过表达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研究结果: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脑胶质瘤中BCL6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比较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BCL6表达情况,发现相比于低级别脑胶质瘤,高级别脑胶质瘤中BCL6表达更高。通过CGGA数据库分析发现BCL6表达越高,胶质瘤患者预后越差。通过R软件分析TCGA数据库,发现与BCL6正相关前十的基因为AC072022.1、NAV2、AKAP13、SRRM2、STAT5B、AGO4、NUMA1、SAFB2、NHLRC2、PHF21A;负相关前十的基因为:GUK1、NDUFA4、MGST3、COX6A1、ATP5MPL、FAM71E1、CLDN10、MAP1LC3A、COX7A1、CDK5。通过EPIC、XCELL、MCPCOUNT算法得出脑胶质瘤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免疫浸润情况与肿瘤组织中BCL6表达呈负相关。基于MCPCOUNTER算法,观察到BCL6表达与相关成纤维细胞中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正相关,基于TIDE、XCELL算法可以观察到BCL6表达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M2型巨噬细胞免疫浸润情况负相关。RT-q PCR数据显示mi R-144-3p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BCL6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验证mi R-144-3p与BCL6之间存在关联,mi R-144-3p模拟物和WT-BCL63’-UTR共转染的U251脑胶质瘤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调(P<0.001)。然而,在转染MUT-BCL6 3’-UTR的U251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水平没有改变。用mi R-144-3p模拟物转染细胞后,BCL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U251细胞中的mi R-144-3p敲除后,BCL6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强。与对照组相比,CCK-8分析表明mi R-144-3p上调显著降低U251细胞活力,而mi R-144-3p下调显著增加U251细胞活力(P<0.001)。Transwell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i R-144-3p表达水平增加显著抑制U251细胞侵袭能力,而mi R-144-3p表达下调能增强U251细胞侵袭能力。裸鼠成瘤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与分别注射mi R-NC或NC-sh RNA的小鼠相比,注射转染mi R-144-3p模拟物的小鼠或转染BCL6 sh RNA的小鼠的肿瘤平均体积显著减少。研究结论:BCL6是脑胶质瘤细胞中miR-144-3p的靶基因。BCL6在miR-144-3p调控的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上调细胞中mi R-144-3p表达或者降低细胞中BCL6表达均能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生长。miR-144-3p有望成为脑胶质瘤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其他文献
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施工中,气泡混合轻质土施工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施工类型,且施工过程中一旦操作不慎便很容易出现问题,对此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介绍了高速公路改扩建气泡混合轻质土施工的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点,结合实践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供参考。
本文以四川省眉山市太和湿地恢复重建为研究对象,构建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格局与适宜的效益评价方法,从而评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给区域带来的碳汇效益。通过生态环境修复、空间结构优化、文化产业导入等措施,重新植入湿地基本的生态要素,恢复重建相对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后,区域内的耕地、草地、林地作物光合作用碳吸收量分别为3263.86t、97.36t、3273.34t,湿地固碳与碳沉降量约91
青铜兵器是我国古代兵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门类,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也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据史料记载,安徽铜陵的铜资源十分丰富,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采矿和冶炼历史,曾发现数座冶炼铜等金属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和青铜兵器,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因此,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的美誉。笔者以青铜兵器的艺术鉴赏和研究为题,分析我国青铜兵器的发展演变,并选取了部分国内代表性出土文
基于已有讨论,学界对《营造法式》栱长制度及其构成关系的认识得以逐渐清晰,然在令栱构成这一问题上仍存疑问。本文试图基于斗型与斗纹的关联性,在更广视野下寻找线索和答案,对《营造法式》栱长构成及其意义再作探讨。
从首位聚落的概念分析出发,通过对明末海西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扈伦四部:叶赫、乌拉、辉发、哈达四部聚落遗址的考察研究,阐释四部首位聚落在其部族中突出的政治及军事作用。同时从四部城址地理环境、社会关系、城防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着重研究四部首位聚落逐步形成过程中的军事防御体系建立与城址空间形态特征,并从中总结明代中后期女真人在城防建设方面的营城思想与应对智慧。
本文在明清北京官式建筑斗栱形制分期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档案,对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楼的斗栱形制年代进行研究。利用斗栱的形制年代和文献史料互证,基本厘清了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楼的斗栱在明宣德年间、明中后期、清乾隆年间和中华民国时期所留下的历史烙印。
目的:总结本中心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TAPS)的产前超声特征和围产结局,提高超声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整理2018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超声科、产科及新生儿科诊断为TAPS的病例,分析产前超声资料、产前处理及分娩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前及产后共诊断25例TAPS,产前超声诊断21例TAPS,均为单绒毛膜双胎,Ⅰ期11例,Ⅱ期3例,Ⅲ期0例,Ⅳ期7例,Ⅴ期0例。
学界关于《营造法式》转角做法的考察多停留在实例比对的定性研究阶段,对文本信息反映的空间构造与数理关系则较少推导。本文围绕《营造法式》“功限”部分记载的大量角内构件长度数据,通过作图分析其具体所指(是实体长还是投影长,是边缘长还是中线长),进而反证李诫的数据录述逻辑。通过角内空间容纳角昂、角梁、衬角栿等构件的能力,证明大角梁斜置是《营造法式》默认的结角方法,并对殿阁与厅堂构造的山花处理、角梁收尾等内
本文以2019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测绘数据为依据,对建于金泰和年间的高平古寨村花石柱庙大殿进行了营造尺复原研究,并结合目前已有对晋东南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实例的研究,进行了尺度对比分析,以探讨金代晋东南地区民间祠庙建筑的尺度特点。
本文尝试厘清元明清西安府钟楼群体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研究对象除西安钟楼外,首次将迎祥观钟楼、鄠县县城钟楼、咸阳县城钟楼纳入学术研究的范畴。通过全面搜寻、细致解读、审慎辨析古代史志碑碣与近代影像资料,尝试以体系化的视野梳理西安府钟楼群体历史沿革的确切事实和建筑形象的因袭与等级关联,论证总结西安城内钟楼建筑控制城市格局与空间秩序的历时性变化及其逻辑。本文突出关注度低但具备价值的建筑实体、尝试填补当代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