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主要的工业用材供给基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由于历史原因和企业经营效率低下,这些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东北地区森林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林业生产发展与保育及当地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挑战,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央政府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对该地区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并使当地的木材采伐量大幅度下降。那么到目前为止,东北国有林区林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东北国有林区林地变化的影响效果如何?截止目前为止,结合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和地理环境数据等具有强空间属性的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以上问题的实证研究并不多,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72个国有林场的实证研究,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回答。
本研究目标是通过实证研究深入了解东北国有林区林地变化情况,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东北国有林区林地变化发展情况、影响因素和生态保护工程在促进林地资源保育的贡献情况,使用3SLS估计方法探讨社会、经济、地理和政策变化等对林地变化如林地面积变化和活立木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分析影响东北国有林区林地变化的决定因素。该研究涉及的自然环境条件数据包括气候、高程、坡度和土壤属性等基础地理数据,区位条件变量包括每个林场中心到最近国家干线公路、城市、铁路以及最近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距离,社会经济数据包括社会总产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林场常住人口、木材商品材量等信息,政策变量包括用于森林管护的天保资金、部分国有(或集体)资产是否由某些个人或集体承包以及是否实行森林资源职工承包管护这两个虚拟变量。研究数据来源于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先后在2005年和2009年对东北地区72个国有林场的两轮跟踪实地调查,样本包括24个林业局、72个林场的资料。
研究结果表明:从1984-2008年间,样本林场的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展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林地面积与活立木蓄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本文重点关注的政策变量--天然林保护工程相关变量对林地面积与活立木蓄积量有影响,譬如用于森林管护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投资额增多将对林地面积的扩张有利。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的变化,其中社会总产值对林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不显著,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对林地面积的扩张的影响不显著,而对活立木蓄积量的影响显著为正。商品材量与活立木蓄积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林场常住人口对林地面积变化有负向相关关系。自然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林地变化,其中气温和降水对林业生产和林地面积变化产生影响,日照时长对活立木蓄积量的影响不稳健,相对湿度对活立木蓄积量的影响稳健为负。高程值和斜坡率对林地面积有显著为负的影响。林场所在的平原比例对林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壤土比例、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影响活立木蓄积量的储积。区位条件以及政策变量都在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的变化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更有效的改善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环境,提高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效果和林权改革绩效,为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