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龙为本,农业生产与雨水关系十分密切。然而,特殊的自然条件使这个国家经常发生旱灾。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尚未达到能够解除旱灾的程度;人们的认识水平也极为有限,不能对降雨这种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以为雨水可以求得。人们常常求雨,形成了求雨习俗。龙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虽然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但是自古就被认为能够兴云布雨,成为求雨习俗中的主角。以龙求雨习俗是汉族生产民俗的重要内容,在流播过程中也被少数民族接受。由于社会进步、统治阶级推崇、人们的功利心理等因素,以及受佛教传入影响,中国以龙求雨习俗发生了很多变化:龙形道具变化多样,由蚌朔龙发展为土龙、草龙、画龙,甚至与龙相似的蜥蜴、壁虎也成为旱时人们祭拜的对象。人们认为舞龙容易感应真龙,带来雨水。于是,人们舞龙求雨。后来,人们把龙当作神灵。于是,形成了祀龙求雨习俗。在此过程中,龙升格为王,龙王庙遍布全国各地。为避免旱灾发生,人们还进行前期感情投资。于是,形成了农历二月二日、五月二十日祀龙神的节俗。以龙求雨习俗变迁呈现出多样化、祭祀化、娱乐化等特点。纵观中国以龙求雨习俗,功过参半。它引起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尤其在灾年,对于农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同时,还影响社会秩序。不过,它也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以龙求雨促进了雨戏、歌会及贸易的发展,丰富了乡村生活。人们对于龙神的崇拜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不过,它毕竟是落后文化的产物,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摒弃落后的东西。要移风易俗,主要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从根本上消灭农业生产的最大天敌——旱灾,帮助农民走出靠天吃饭的窘境。对于这种民间信仰,不可立即取缔,更不可以强行禁止,应该引导人们主动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