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VEF)的影响,并进行一定的机制探索,探讨中风促通灸改善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临床效益和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2020.01至2021.01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住院的60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SPSS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VEF)的影响,并进行一定的机制探索,探讨中风促通灸改善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临床效益和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2020.01至2021.01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住院的60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SPSS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控制基础疾病,辅以肢体康复功能锻炼,谨防感染及并发症等常规措施,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予中风促通灸(百会行悬灸、神阙、双侧足三里行隔药饼悬灸,施术全程1小时)+针刺治疗。周一至周五每天1次,周六、周日不予针灸干预,10次一疗程,治疗全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相关指标、评估所需量表。检测指标: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评估(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血清检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质量(ADL改良Barthel)。治疗结束,用SPSS19.0对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最终通过观测和分析数据变化及差异情况获得结论,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上均取得平衡(P>0.05),数据可比。2.FMD:疗程结束后,治疗组FMD评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FMD评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异常的风险方面可能疗效更佳。对治疗组FMD各项数据与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可能能够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降低卒中复发风险;调节平静状态肱动脉内径趋向正常,减少动脉相关疾病风险;降低血管阻力指数,减少血管狭窄或栓塞风险。3.血清ET-1检测:疗程结束后,治疗组ET-1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ET-1下降更明显(P<0.05)。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ET-1下降方面疗效更佳。4.血清eNOS检测:疗程结束后,治疗组eNOS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eNOS提高更明显(P<0.05)。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eNOS蛋白表达增加方面疗效更佳。5.NIHSS量表:疗程结束后,两组NIHS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可能更明显(P<0.1)。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方面疗效更佳。6.ADL量表:疗程结束后,两组ADL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ADL评分提高可能更明显(P<0.1)。提示:在4周疗程内,中风促通灸+针刺治疗较单纯针刺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改善方面疗效更佳。7.安全性评价方面:进行中风促通灸干预的30例患者,均未出现过敏、烫伤、感染等不良事件。结论:1.中风促通灸能改善缺血性卒中后恢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血管异常风险,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2.中风促通灸能修复缺血性卒中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及独立自理能力。3.改善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中风促通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黄煌经方体质学说有别于传统辨证思想,注重病体整体状态,总结出多种经方体质,该学说使经方应用更简明、有效,此文依据不同的经方体质特征,选用笔者8个运用黄连解毒汤、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炙甘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茯苓丸、茯苓饮、温胆汤合除烦汤治疗内外妇各科疾病医案,并附录诊治体会。
Ramsay Hunt综合征(RHS)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耳痛及耳廓外耳道皮肤疱疹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少数起始症状不典型的病例,预后较典型RHS差[2]。本文报道1例累及第Ⅴ、Ⅶ、Ⅷ、Ⅸ颅神经以及脑干的Ramsay Hunt综合征,通过探讨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及诊治水平。
目的评估电针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胁肋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就诊的35例发生于胁肋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用电针结合柴胡疏肝散,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通过临床治疗观察,35例患者中治愈有28例,疼痛缓解有4例,无明显疗效的有3例,总的有效率为91.43%(32/35)。结论发于胁肋部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通
带状疱疹(HZ)是一种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激活密切相关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在中老年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多见,典型症状包括簇集性疱疹及剧烈神经痛等。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金代医家张元素善于化裁古方,在脏腑辨证、药物性味归经等方面有独到见解,著有《珍珠囊》《医学启源》等书。张元素认为"气动而外有所成者"为疮疡发病的原因,在《珍珠囊·疮疡主治心法》中提出"苦寒以为君……甘温以为佐……大辛以散结为臣……通经以为使……"的疮疡治疗大法,并应用八纲辨证以更加宏观的角度指导疮疡的加减用药。带状疱疹隶属于中医学"疮疡"范畴,结合张元素"用药升降浮沉"理论、归经理论及脏腑标本用药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老年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介入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住院全程。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两组疼痛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定两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1],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毒主要侵犯周围神经和皮肤,以神经痛和神经支配区域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簇集水疱为临床特征,若治疗不当,极易发生后遗神经痛。西医主要是进行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对症治疗,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从虚瘀论治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诊治的8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片和甲钴胺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药结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β-内啡肽水平、前列腺素E2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