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作为儒家经典,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成就。自汉以来,研《孟》者众,成果丰硕,形成了专门学问——孟学。今天研治《孟子》,要从发现孟子人格之美出发,探讨孟子独特的文化人格对中华民族人格形成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篇文章全文共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孟子的道德人格。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以来的第二座高山,孟子的道德理想来源于孔子,但又与孔子有细微的差别。一方面,孟子仁民爱物的仁爱精神、“舍生取义”的大丈夫品格、“反求诸己”的内修之功,构成了其独善其身的人格追求。另一方面,孟子民贵君轻的经世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大义、推己及人的和乐品格又构成了其“兼善天下”的人生理想。孟子的道德人格可以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来概括,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典范。第二章:孟子的心理人格。孟子的生命轨迹是中国中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典型代表,所以,其文化人格悲剧二重性也更加突出。一方面,孟子的个性气质表现出强烈的人格自信和自尊、理论自信和自负。孟子坚守上参天地、下傲王侯,拥有不可遏制的独立精神和无所畏惧的阳刚之气。另一方面,其文化人格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孟子把自己定位为君主的“宰辅”,从未超越自己的角色职权之外。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不遇”情节往往迫使他们重新思考和选择生活的道路和态度。这就使得孟子的内心产生了忧怨、叹惋、感伤、痛苦和愤懑。在这种双重心理人格的支配下,使孟子不得不放弃从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以追求自由为前提,变而为以寻求规范,放弃自由为现实。第三章:在审美人格层面,孟子独特的心理人格影响着其审美人格和文章风格的形成。在创作观念方面,孟子以积极救世为基础,以宣传儒学为使命,以发愤抒情为宗旨。在创作心态方面,体现出了鲜明的“激愤”心态,将其对人生经历的“愤慨”,“好辩”的特点和善于发掘事物深刻原因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孟子独特的“雄文”风格。这种审美人格和文章风格对后世文章的创作和品评产生了重要且深远影响。第四章:孟子的文化人格的历史价值。孟子人格精神中对于生命的理性认识,对于政治、社会、文化的批判精神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特别是在先秦那样一个“蒙昧”的时代背景下,孟子能够提出一整套保全、存养、超越生命的生命观,显得更加可贵。孟子的文化人格对中华民族人格的形成影响深远。今天,似乎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孟子。讲求仁爱、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注重诚信、祈盼和平、追逐理想,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性的气质和品格。而这些人格精神,我们恰恰可以从孟子这里找到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