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妇女形象的研究涉及唐几百年间生活在辽阔的土地上的众多女性,她们随着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唐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当时妇女实际生活的集中反映,就其社会角色和社会阶层而言,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有皇族、贵族、官僚、农妇、商妇、侠女、征妇、女尼、女道士、妓妾等,其中还包括大量以女性形象出现的精灵鬼怪。本文不可能一一论述,兹以唐代的诗歌小说和墓志为主要线索,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分析,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并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及其变化,以深化我们对古代女性生活的认识。
第一章回顾中国古代以家庭为本位的、以阴阳平衡论作为理论基础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制度的发展历程,概述代北的胡风胡俗、汉民族的女教和佛教理论不同程度上对女性的影响。综述唐代文学作品中妇女形象的三大特征:一是妇女形象极其丰富多彩,二是以柔弱为普遍特征,三贤妇是女性发展的理想模式。
第二章阐述唐代贤妇形象的特征。贤妇是唐代主流文化奉为楷模的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期待和要求。该章首先回顾古代社会家国一体格局下贤妇形象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性别制度的发展,社会推崇的贤妇形象开始进入男性话语的中心,反映了时代的思想文化对女人本质和价值的理解。其次,从众多墓志出发,系统地分析唐代社会贤妇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唐代女性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阐述唐诗中的贫妇形象的特征。“安史之乱”后,诗歌中出现一批蕴涵了深厚社会内容的贫妇诗,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贫苦女性形象,主题突出,语言质朴而深沉哀痛,艺术成就高,具有极大的魅力。本章主要探讨贫妇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呈现出的不同特征。
第四章扼要叙述唐代复仇的社会土壤,以《谢小娥传》和《窦凝妾》为例,具体分析两个不同类型的复仇女性形象。谢小娥是唐人所塑造的符合社会伦理标准的复仇女性形象,其复仇动机和复仇方式反映了唐中期以后的社会伦理道德对女性生活控制强化的趋势;窦凝妾则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女性,她在阴间阴森惨烈的复仇活动折射出在封建社会中身份卑贱的女性处于性别和阶级双重的压迫下的生存境况。
第五章根据士人社会心理的变化分析杨贵妃形象在唐诗中的衍变。首先,简述杨玉环的生平事迹及其与“安史之乱”的关系。其次,分析文人们在“安史之乱”后伤痛、怀旧诸种心态的变化,分析诗人们对杨妃的态度从痛斥嬖宠到追念帝妃旧事,然后再到哀怜佳人下场的诸多复杂变化。本章指出,数量众多的咏颂抨击杨妃的诗歌都极大地提升了杨玉环在历史上的地位。
第六章阐述唐代文学作品中兔丝、女萝女性人格意义象征的生成过程。兔丝、女萝很早就成为文人咏颂的对象,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日益成为文人自主抒情的意想,并与女性生活密切相连。隋唐时期,相关咏作大量出现,文人笔下的“兔丝”和“女萝”柔弱、依附、哀愁,显现了男尊女卑社会中女性的身份特征,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