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正式成立,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创业板上市企业达到494家。与主板企业不同,创业板企业成长压力较大:一方面,资本市场对其寄予较高的成长期望;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其提出“连续两年亏损则面临退市”的政策要求。面对成长压力,大部分创业板企业选择了并购这一外延发展方式,以弥补内部创新的局限,应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仅2014年,创业板发生并购事件336例,同比增长79.68%。然而,创业板并购的发展也引发了商界与学界的批评:并购决策受超募资金驱动,并购行为存在主营业务的偏离,并购绩效的显著性经不起研究检验。目前学术界尚无成熟理论能够完全解释“中国创业板企业并购绩效”问题,实务界对“创业板并购能否提升企业绩效”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因此本文对该问题开展了研究。首先,本文通过现状描述与概念明晰总结了研究对象特征。创业板企业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于高新产业,其发展具有较强的技术轨道依赖性;大多创业板企业并购目的是获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具有较强的创业导向特征。其次,本文通过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逻辑推理出两个研究假设。第一,大多数创业板企业并购具有创业导向特征,能够较好地形成经营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因此本文假设“并购对创业板企业经营绩效有正向影响”;第二,处于不同技术轨道的创业板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同,而技术创新能力会影响企业并购绩效,因此本文假设“不同技术轨道下,创业板企业并购绩效有差异”。最后,本文选用财务指标法,以创业板2010年-2013年的并购数据为样本,并对企业进行技术轨道识别与分类。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并对本文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并购对创业板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不同技术轨道下,并购对创业板企业经营绩效影响不同:在“以科学为基础”和“信息密集型”两个技术轨道下,并购对创业板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专业化供应商”、“规模密集型”和“供应商为主导”三个技术轨道下,并购对其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