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档案信息交流论脱胎于现代传播学,以丰富学科知识体系为构建使命,行使学术话语权,谋求社会信息链岛的合理位置,促进档案信息交流实践的张力和有效性,为档案信息交流系统奠定理论基石。目前,档案交流工作发生较大的公关危机——交流理论原创性的稀缺,交流实践的捉襟见肘,档案交流工作地位的边缘化,疾呼合理有效的交流理念、交流模式。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总编辑胡鸿杰所说,现今档案界缺乏对“中国档案学在科学领域中的基本位置以及由此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的清醒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使中国档案学合理地融入管理类科学的途径和实施方法”。本文针对档案信息交流相关问题展开全面的论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上“改变目前中国档案学研究中存在的盲从状态,实现学科的自觉”。本文主题部分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档案信息交流相关概念:该部分着重区隔了几个易混的信息词汇,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并阐释档案信息交流的内涵,即档案信息交流是指从档案信息本身出发,凭借一定的信息载体,经过信息通道,最终到达档案信息利用者,并向档案信息源进行信息反馈的整个信息传递过程。2、解构档案信息交流的模式:该部分具体演绎了档案信息交流的双向线性模式,模式主要涉及到五个基本要素:档案信息源、档案信息传播者、档案信息交流媒介、档案信息受众、档案信息交流效果及信息反馈。通过对档案信息交流模式的解析,揭示档案信息交流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明晰档案信息交流的结构和过程,获得对档案信息交流活动宏观把握。3、介绍档案信息交流几种方式及其过程控制:该部分系统分析大众交流、馆际交流和跨国交流等几种档案信息交流方式。大众交流是档案信息社会化交流的基本渠道,馆际交流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绝好途径,档案交流发展的趋势正是实现跨国交流。4、针对档案信息交流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只有廓清长期存在于档案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障碍并对症下药,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自身的价值,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类比演绎、资料分析两种方式对档案信息交流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询,离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档案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律性问题进行理论论证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