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末,俄国学者波兹德涅耶夫受沙皇派遣到中国考察,撰写了名为《蒙古及蒙古人》的考察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俄人视角下的清代民族关系状况。地跨欧亚的俄国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与中国的邻国朝鲜也有明显不同,俄人视角下的蒙古社会,民族关系复杂,各族人民以土地为中心,以经济关系为纽带,建立了紧密的相互关系。 在俄人视角下,满族人已经严重汉化,他们居住于城市,惹事生非,骑射传统已经基本丧失。蒙古人与满族人关系特殊,享有特权,生活比较富裕,受到封建贡赋和特别税的剥削,部分蒙古人过上了定居和农耕生活,蒙古王爷对寺庙有较大影响力。汉人是贫穷而勤劳的迁徙者,他们高度依赖土地,勤劳却难以脱贫,迁徙蒙古后也难免再破产,奔走他乡,汉人大多村居务农,也做生意,一般而言非农汉人是较为富裕的,很多汉人不奉宗教,但却遵循传统条规,并敬重祖先和坟地。回民来自全国各地,多聚集居住,很多从事小商品贩卖、手工业和旅店经营,部分回民占有耕地并缴纳地税,他们的房屋有民族特点,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但日常生活中似乎并不严守教规,回民已经是一个特征不明显且逐渐汉化的群体。侨居中国的俄国人做为外来异民族,居住较集中,多为商业人士,主要从事茶叶转运,大商人暴富后离开,留下俄国伙计打理事务,派驻中国的俄国官员,人数少,薪资低,生活窘迫。 在俄人视角下,清王朝的满蒙汉回各族在蒙古地区以土地为中心,形成较为密切的民族关系。地域分布方面,各族分布相对集中,局部地区民族混杂。经济方面,在牲畜、粮食、茶叶、蒙盐、零售业等领域发生贸易关系,在商业、运输业等方面存在雇佣关系,在养蚕缫丝纺织的产业链中承担不同的分工,在客店业中发生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他们共同反抗封建剥削,还要遭受奴役和怀疑。宗教方面,各族所信奉的宗教多不相同,由于生活上的交融,宗教建筑体现出多民族的特点,各宗教的活动也出现混合的现象,各民族在宗教信仰的虔诚度上也差距较大,但总的趋势是虔诚度下降。行政管辖方面,由于民族分布的混杂,使得蒙古地区出现了至少两套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治理机构。文字、生活习惯方面,多种文字并列书写是常有现象,汉蒙回等各族生活习惯相互影响,受移民冲击,汉族的部分家族村庄消失。 俄人观察中国民族关系的视角,有其特殊价值,以1891年金丹道教事件为例,可以看出,俄人的记载,因距事件发生时间较近、调查者的学者身份、外国人的相对客观性,而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有助于加深对该事件中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俄人观察清代民族关系,注重从蒙古整体进行认识,注重对经济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对在华俄人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仍无法逃脱西方优越论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桎梏。与其他西方国家人士和朝鲜使团成员相比,俄入视角之独特,与考察者的派出机构不同、目的不同有直接关系;俄国与中国毗连,具各地缘优势,俄人考察者对蒙古有深入了解,这些因素也决定了俄人观察中国视角的不同;清朝蒙垦政策的松弛及中俄贸易的变化,也是俄人观察视角独特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