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肝癌作为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全球每年新增肝癌病例90万例,同时每年约83万人因肝癌死亡,这使得肝癌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卫生保健问题。缺乏合适的早期检测生物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发现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p27蛋白是一种非典型的肿瘤抑制因子,它通过结合和调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活性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癌作为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全球每年新增肝癌病例90万例,同时每年约83万人因肝癌死亡,这使得肝癌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卫生保健问题。缺乏合适的早期检测生物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发现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p27蛋白是一种非典型的肿瘤抑制因子,它通过结合和调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活性调控细胞G0到S期的转变。在很多癌症中,p27蛋白表达量的减少和降解速率的增加会导致细胞的周期紊乱和异常增殖,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研究p27蛋白的降解途径,寻找如何调控p27蛋白的分子机制,将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策略。本课题研究的DNAJC5蛋白,广泛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但在神经组织中含量丰富,并且特异性地定位于突触和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上。其对维护神经组织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意义,但是DNAJC5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有意义目前为止还未被探讨过。前期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文献调研发现DNAJC5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E3连接酶复合物成员SKP2蛋白存在可能的相互作用,并证实DNAJC5能够促进SKP2的靶蛋白-p27的降解。但是DNAJC5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DNAJC5如何调控p27蛋白降解的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研究DNAJC5在肝癌中的作用以及内在分子机制,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研究目的:1、检测DNAJC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研究DNAJC5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3、验证DNAJC5与SKP2是否存在相互作用。4、研究DNAJC5通过SKP2调控p27的具体分子机制。5、研究DNAJC5调控p27促进肝癌细胞增殖是否依赖于SKP2。研究方法:1、通过公共数据库分析DNAJC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DNAJC5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收集肝癌临床组织样本,运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NAJC5在肝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2、通过慢病毒感染系统建立稳定过表达或者干扰DNAJC5的肝癌细胞系。利用Ed U、生长曲线实验、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以及细胞周期实验来研究DNAJC5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3、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DNAJC5与SKP2的相互作用,并构建DNAJC5截断突变体,检测与SKP2发生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4、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DNAJC5,检测p27和SKP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在HEK293T细胞中同时过表达DNAJC5和p27,检测p27表达水平的变化,确定DNAJC5可以调控p27的蛋白表达水平。然后使用蛋白质翻译抑制剂(CHX)和蛋白酶体抑制(MG132)处理细胞,检测DNAJC5对p27稳定性的影响。5、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或者干扰DNAJC5,并同时过表达SKP2和p27,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SKP2与p27的相互作用。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或者干扰DNAJC5,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内源SKP2与p27的相互作用。6、在过表达DNAJC5的稳定细胞系中同时干扰SKP2的表达,利用Ed U、生长曲线实验、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以及细胞周期实验来研究DNAJC5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是否依赖于SKP2的表达。研究结果:1、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DNAJC5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并且DNAJC5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较差相关。临床组织标本检测结果也证明,在肝癌组织中,DNAJC5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2、过表达DNAJC5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反之,干扰DNAJC5会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3、DNAJC5与SKP2存在真实的相互作用。4、DNAJC5促进SKP2的靶蛋白-p27的降解。5、DNAJC5通过增强SKP2与p27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速p27蛋白的降解。6、干扰SKP2能够抑制DNAJC5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1、在肝癌组织中,DNAJC5表达水平较高,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2、DNAJC5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且是依赖于SKP2。3、DNAJC5与SKP2存在相互作用,并且能够增强SKP2与p27的结合能力。4、DNAJC5促进p27蛋白的降解。
其他文献
细菌感染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上世纪抗生素的发现,使人们能够有效治疗伤口感染。然而,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多,细菌感染问题已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而纳米功能材料的发展为解决日趋严重的耐药菌株感染问题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纳米氧化锌由于具有粒径小和强抗菌活性强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抗菌领域。本文以氧化锌纳米粒子为基材,发展了三种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评价
5G、新能源、半导体芯片等领域不断要求功能更强、尺寸更小、可靠性更高的微封装电子器件。在“低温连接、高温服役”的目标驱动下,基于固-液电迁移机理制备的全金属间化合物(IMC)焊点备受关注,但传统Cu-Sn焊点脆性较大,因此改善电迁移制备的焊点IMC化合物机械性能成为电子封装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搭建的固-液电迁移增加扩散通量的架构,对Cu/SAC305/Cu、Cu-Ni/SAC305
随着电子产品向功能集成化和体积小型化发展,电子设备内部的互连锡焊点必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高质量焊点的制备能够有效保证高可靠性电子产品的服役。碳纳米管(CNT)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和高导热性,将其作为增强相添加到焊点中是一种有效的增强焊点可靠性的方法。为了降低碳纳米管的团聚效应,提高其对焊点可靠性的增强效果,本文通过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修饰CNT,探究表面修饰CNT的添加对SAC305钎料基体的热学
目的:(1)观察在常规治疗下烧伤患者血清中IL-1、IL-6、IL-8、IL-10、TNF-α的变化,了解重度烧伤患者初期炎性因子的释放规律。(2)观察黄芪多糖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中IL-1、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影响,了解黄芪多糖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调控效果,探讨其可能机制,为重度烧伤患者在感染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
华法林属于双豆素类的抗凝血药,它是国内外用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唯一口服用药,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房颤、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主要还是在国际标准化比值指导下进行治疗,但华法林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很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给药浓度太低无法对病人产生治疗效果,给药浓度太高容易导致病人出血。由于病人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临床一直强调个性化用药。至今已有大批相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材料解决了传统荧光团聚集诱导淬灭(Aggregate Caused Quenching,ACQ)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难题,为荧光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机遇。目前,大量的AIE分子探针和纳米探针(NP)被开发用于生物传感、细胞成像、光动力和光热治疗等领域。相关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而传统的化疗
纳米抗体具有亲和力高、稳定性好,易改造等常规抗体不具有的优势,近年来在生物诊断领域受到广泛关注。IgM是机体免疫应答时,最先产生并分泌出的抗体,是目前诊断病毒或细菌是近期感染还是活动性感染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制备了抗IgM纳米抗体,将其作为酶标记二抗应用于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IgM阳性血清的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人源IgM免疫羊驼,四次免疫后构建了库容量为3.8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在慢性肝炎病程不同阶段血清及尿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123例研究对象的血清和尿液样本,共计147份(24例研究对象取血清+尿液样本,37例研究对象取血清样本,62例研究对象取尿液样本),分为健康对照组A1组30份(血清样本13份,尿液样本17份)、慢性肝炎组A2组64份(血清样本24份,尿液样本40份)、肝硬化组A
实验目的:机体中肾上腺素升高,作用于心肌细胞β1受体,使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使机体的血压升高,其长期作用可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脏纤维化。心肌细胞和成纤维化细胞是心脏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共同维持着心脏的重要功能。在长期交感神经兴奋、高血压等情况下,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过多的胶原纤维,从而造成心脏纤维化。表皮生长因子(TGF-β)是诱导心脏纤维化的关键因素,
含硫小分子,如半胱氨酸(Cys),高半胱氨酸(Hcy),谷胱甘肽(GSH)和H2S等,参与生物体中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其含量异常跟癌症密切相关,因此检测细胞内的Cys,Hcy,GSH和H2S含量是非常有意义的。荧光检测法作为最有潜力的检测方法,且一部分荧光染料可作光敏剂用于癌症的光动力治疗研究。二硫键作为GSH切割位点已被广泛研究。本文以萘酰亚胺和四苯乙烯为荧光团,二硫键作为识别位点,合成了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