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战略为内河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发展机遇定会引起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内河港口货运量变化。内河港口尤其是长江上游港口应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结合客观发展规律调整港口发展重点,与不断变化的腹地经济发展实现动态匹配和协同发展,成为了当地政府及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截至目前,国内关于港口与腹地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多,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对象局限于沿海港口或者重庆港、武汉港等内河大港口,对上游中小型港口(如泸州港、宜宾港等)的研究文献较少,在“路带战略”提出之后,上游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将成为研究热点;(2)港口腹地的划分较多地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港口腹地一般选择港口所在城市或所在省份,此界定方法对于存在恶性竞争的港口群腹地划分研究明显不当;(3)港口与腹地经济协同关系的研究较多地采用定性分析或者静态的定量分析,没有体现港口与腹地经济动态协同的演变过程。因此,本文选取长江上游第一大港泸州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其经济腹地,并研究其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一方面对内河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泸州港与腹地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利用断裂点法、Voronoi图理论以及叠加理论确定了泸州港经济腹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并结合相关理论定性地将泸州港与腹地经济发展关系划分成三个阶段,即初始联系阶段、临港工业发展阶段、多元化经济聚焦阶段;应用SPSS、EVIEWS等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软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泸州港与腹地经济指标之间的静态量化关系;提出了港口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机制——“车轮协同”模型,并运用协同度理论对泸州港与腹地经济协同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泸州港的核心腹地为泸州市,直接腹地为四川省的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阿坝州、甘孜州,云南昭通以及贵州毕节、遵义等区域,间接腹地包括川滇黔渝等省市;泸州港与腹地经济存在高相关性;泸州港集装箱业务对腹地经济贡献远大于普通货运,集装箱吞吐量与腹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关联度最大,而货运吞吐总量则与核心腹地的第二产业发展关联度最大、直接腹地的第一产业发展关联度最大;泸州港与腹地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初始联系阶段、临港工业发展阶段,现已发展到多元化经济聚集阶段;泸州港与腹地经济协同度逐年升高,并于2014年达到了极度协同阶段。本文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辅以定性分析,最终提出了泸州港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建议:第一,泸州港与泸州市空间互动,港城协同;第二,泸州港与核心腹地、直接腹地已经极度协同,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遵循“发展成都、强化川南、拓展滇黔”的腹地拓展方向;第三,明确港口功能拓展主要方向为:“突破现代物流、振兴临港工业、提升航运服务”;第四,顺应市场规律,合理确定和调整货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