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肩袖撕裂认识的提高,肩袖撕裂在中老年人群中肩部疾病中的诊断率越来越高,然而对于中大型肩袖撕裂的治疗,由于存在术后再撕裂率高的并发症,仍然缺乏统一的最佳固定术式。关节镜下speed-bridge技术属于“无结”缝线桥技术,而且操作更加简便,为降低中大型肩袖术后再撕裂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研究关节镜下speed-bridge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60例诊断为肩袖撕裂的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关节镜下speed-bridge固定术(实验组30例)和传统缝线桥固定术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肩袖再撕裂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撕裂大小、术前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ble 1),具有可比性。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UCLA评分(33.4±1.9)分、ASES评分(84.8±1.1)分、VAS评分(0.5±0.8)分、Constant评分(89.0±7.2)分、前屈(161.6°±13.1°)、外旋(44.7°±0.5°),与术前UCLA评分(9.7±3.2)分、ASES评分(47.4±1.9)分、VAS评分(6.3±1.4)分、Constant评分(32.5±7.7)分、前屈(79.3°±1.6°)、外旋(19.6°±1.5°)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 2);术后1年对照组患者UCLA评分(33.9±1.3)分、ASES评分(84.8±0.8)分、VAS评分(0.4±0.7)分、Constant评分(90.9±3.3)分、前屈(159.0°±9.4°)、外旋(44.6°±0.5°),与术前UCLA评分(10.4±1.8)分、ASES评分(46.9±1.5)分、VAS评分(6.9±1.2)分、Constant评分(29.7±6.7)分、前屈(79.4°±1.6°)、外旋(19.8°±1.3°)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 2);术后1年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ble 3);术后两组再撕裂率分别为0%和13.7%,再撕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 3)。结论:与传统缝线桥固定技术相比,肩关节镜下speed-bridge固定技术并不能使肩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改善及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但短期疗效值得肯定,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使手术的操作步骤更加简单易学,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