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雾霾在国内大肆横行,引起了国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燃煤电厂作为我国颗粒物的重大排放源,由于现有除尘技术的局限,无法实现对细颗粒物(PM2.5)的有效脱除。颗粒物吸附剂控制技术作为一种从源头上解决颗粒物问题的方法逐渐兴起,主要通过炉内添加吸附剂控制燃煤PM2.5。该方法具有吸附剂添加方式灵活、经济成本较低、不需要对现有电厂进行大规模改造,同时可达到较高的减排效率等诸多优势。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高岭土-石灰石新型复合吸附剂,并对吸附剂控制燃煤PM2.5的机理以及其实际效果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通过热力学平衡软件模拟研究,空气燃烧条件下高岭土和石灰石添加剂对燃烧过程中易气化无机元素Na和S(PM2.5前驱体)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剂比例、吸附剂类型、燃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高岭土捕集Na与石灰石捕集S的最优温度窗口不同。添加剂单独添加时,高岭土高温下(>1100℃)对Na有较好的捕集作用,但同时抑制了S的捕集;而石灰石在中低温下(900-1100℃)对S有较好的捕集作用,但同时抑制了Na的固定。当添加高岭土-石灰石复合吸附剂时,适当比例的石灰石促进了高岭土对Na的捕集固定,同时石灰石自身对S的固定基本不受影响;对所研究的煤种来说,石灰石的添加会增加灰中的熔融液相比例,而高岭土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相同的温度下,同时考虑到对Na和S的控制效果,K5L3(高岭土5%,石灰石3%)为最优添加方案;在同一比例下,同时考虑到对Na和S的控制效果,900-1100℃为最佳温度窗口。从理论上分析了添加吸附剂对易气化元素的影响,通过切断颗粒物前驱体气化-成核-凝结这个形成通道,以及考虑到熔融液相对于细颗粒物的捕集,最终达到控制颗粒物的目的。其次通过沉降炉实验开展了高岭土-石灰石复合吸附剂控制燃煤PM2.5的实验,并与单独添加高岭土或石灰石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实验煤种,在1100℃燃烧时,单独添加3%的高岭土可减少PM0.3和PM2.5的生成量分别达3%和1%;单独添加3%的石灰石,控制效果优于高岭土,对PM0.3和PM2.5的减排率分别达9%和13%;而添加相同比例的高岭土-石灰石复合吸附剂时,对颗粒物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吸附剂,根据高岭土与石灰石的不同配比,对PM0.3和PM2.5的控制效果最高分别可达21%和15%。此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使用复合吸附剂比单一的吸附剂对控制燃煤PM2.5生成具有更好的效果,这对实际燃煤电厂使用吸附剂控制PM2.5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从机理上看,复合吸附剂在高温下控制燃煤细颗粒的效果优于单一吸附剂的原因主要有:(1)复合吸附剂能同时发挥高岭土和石灰石的优点,实现对Na和S等PM2.5前驱体元素的同时捕集;(2)复合吸附剂的加入可促进灰中熔融液相的生成,进而促进对小颗粒的液相捕集;(3)此外,复合添加剂对实验煤种的Fe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减少了PM2.5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