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脑颞顶枕区是指位于大脑外侧裂的后部,以角回和缘上回为中心,与颞叶、顶叶及枕叶相毗邻的综合大脑皮层区域,它参与或执行了人类如语言、视觉、阅读、记忆、自我认知等多种重要的高级功能。在这一区域皮质下走行的神经纤维束,是支持或传导这些复杂功能的结构基础。我们拟应用高分辨率纤维追踪(High-Definition Fiber Tracking,HDFT)技术和Klingler纤维束解剖技术构建人脑颞顶枕区的相关联络纤维束的空间走行、纤维束的皮层分割及其相对应的人脑皮层连接图谱,并进行对比和交叉验证,为指导手术入路和分析纤维束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供影像学和解剖学基础。 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基于正常自愿者的人脑颞顶枕区联络纤维的走行结构构建:构建100例健康自愿者(10例健康自愿者的单一分析和90例健康自愿者所构建的大样本模板)人脑颞顶枕区相关联络纤维,包括上纵束垂直部(SuperiorLongitudinal Fasciculus-Ⅴ, SLF-Ⅴ)、枕纵束(Vertical Occipital Fasciculus, VOF)、颞顶连接(Temporo-Parietal Connection,TP)、扣带(Cingulum Bundle,CB)和额枕下束(Inferior Fronto-Occipital Fasciculus,IFOF)的三维走行及相关脑皮层连接情况,并依据结果分析这些纤维束在单一个体和人群中的纤维走行和皮质连接的差异。同时对左右大脑半球、不同性别间的磁共振数据统计学偏倚对比。第二部分:颞顶枕区相关神经纤维白质解剖研究:在显微镜下,对9例尸脑(18例大脑半球)标本进行Klingler纤维束解剖,并与前期HDFT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第一部分:1、在100例健康自愿者(10例健康自愿者的单一分析和90例健康自愿者所构建的大样本模板)分别成功重建了SLF-Ⅴ、VOF、TP、CB和IFOF纤维束。不同于以往的DTI研究结果,我们的研究认为:SLF-Ⅴ纤维束起源于颞中回和颞下回的后部,连接于角回和缘上回;VOF纤维束起源于下枕叶和梭状回,一少部分纤维来源于颞下回的后部和枕极的前部,终止点位于角回和上枕叶的外侧部;TP纤维束主要起源于颞下回、颞中回、梭状回和下颞—下枕结合部,连接于顶上小叶;CB纤维束主要环绕于胼胝体周围,连接于包括顶叶等在内的大脑内侧面的广泛区域;IFOF纤维束额叶起点包括额叶眶部、额极、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纤维束集结并穿过外囊区域后,再次展开并辐射到包括顶上小叶、上枕叶、中枕叶和下枕叶的广泛后部区域。2、IFOF和CB纤维束按照大脑皮质功能区域的不同连接范围均可以分割成五个亚分部。3、IFOF、SLF-Ⅴ、VOF、CB和TP纤维束的体积在左、右脑半球及性别中未见明显偏倚差异(P>0.05)。第二部分:在尸脑的纤维束解剖中,SLF-Ⅴ、VOF、TP、CB和IFOF的纤维走行都得到显露。并与HDFT纤维束重建结果进行比对,两者在纤维束空间结构关系和皮层连接等方面结果一致。 结论:第一部分:1、HDFT技术能成功人脑颞顶枕区的相关联络纤维束(IFOF、SLF-Ⅴ、VOF、CB和TP)的空间走行、纤维束的皮层分割及其相对应的人脑皮层连接图谱。2、按照大脑皮质功能区域的不同起源,HDFT技术将IFOF和CB纤维束分割成五个亚分部。第二部分:1、Klingler纤维束解剖技术成功显示了SLF-Ⅴ、VOF、AF、TP、CB和IFOF纤维束后端走行等联络纤维束连接,交叉验证了第一部分的HDFT技术纤维追踪的结果。2、Klingler纤维束解剖技术首次成功在同一侧大脑半球中同时显示了SLF-Ⅴ和VOF纤维束的走行及空间关系。3、Klingler纤维束解剖技术首次在人尸脑标本中证实了TP纤维束连接的存在。4、Klingler纤维束解剖技术在成人尸脑标本中证实了CB纤维束是由连接大脑内侧面的长短不一的5个亚部分组成的复合纤维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