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拉·巴托克是匈牙利著名的民俗学家、钢琴家、音乐与育家、作曲家、民族音乐学最早的奠基人之一。作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把西方作曲技术的最高成就与东欧民时音乐语言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要从事器乐创作,其器乐作品常常无标题,并缺少作曲家本人的说明,但是他得创作不脱离现实。《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巴托克的最后一部作品,创作于1945年,由于巴托克的病逝是的该作品还有17小节的配器未完成,由他的学生泽尔吕根据巴托克的意思完成了总谱。巴托克对纳粹政权极其反对,所以不得不和妻子一道离开祖国,于1940年去到美国。由于一些原因以及巴托克健康状况的恶化,他和妻子的生活陷入窘境。巴托克这个时期的音乐大部分都是受到委托而作。《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巴托克的内心自白,也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最后的绝唱。或许是由于战争离开自己的祖国,又深受病痛的折磨,或许是由于他即将离开人世,整部作品都显得温柔亲切。巴托克在异国他乡仍然无时无刻的想念着自己的祖国,对匈牙利民族的热爱以及对人民感情,是巴托克的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本文以巴托克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几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对巴托克的生平以及音乐创作进行了概括式的介绍。通过对巴托克的生活学习经历和长达40多年的音乐创作生活阐述,归纳和探索了巴托克音乐作品的创作灵感和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风格。第二章是对《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首先是从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研究,分析了《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然后从曲式、和声、旋律、织体等方面分乐章进行深入性的分析。第一乐章是小快板(Allegretto),采用的是奏鸣曲快板曲式,主题是具有罗马尼亚民时音乐风格的旋律,主部主题进行了五次完整的变奏。整个乐章充满浓郁的民时音乐风格。第二乐章是虔诚的柔版(Adagio religioso),其中慢乐章的中部采用的是巴托克所特有的“夜的音乐”风格,和前面庄严肃穆的音乐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乐章是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这个速度标记是在巴托克病逝之后由泽尔吕根据协奏曲的惯例加上去的。这一乐章按照传统协奏曲的惯例采用回旋曲式写成,音乐热烈具有节日气氛。这一乐章体现了巴托克精湛的赋格写作手法。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首先对笔者收集到的三个不同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然后从旋律上归纳总结作品中的旋律进行和不同织体,论述他们的演奏特点,具有明显巴托克特点的民族音乐旋律和织体形式若何表现。最后对演奏中踏板的应使用以及乐队与钢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